32 第三章 龍戰中原 降服齊國(1 / 2)

劉邦奪取韓信兵權後,帶走了絕大部分軍隊,隻留下老弱病殘歸韓信指揮,同時命令他帶領剩下的士兵乘勝去攻打齊國。

韓信已受命東進,還沒有渡過平原津。

齊王聽說韓信連下魏、趙,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如今劍指齊國,心裏很是恐懼。

這時,劉邦暗中派酈食其前去遊說齊王田廣,希望他投降大漢。

酈食其出使齊國,對齊王說道:“您知道人心所向何處?,誰會取得天下嗎?”

齊王:“本王不知。”

酈食其娓娓道來:“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危在旦夕了。”

齊王好奇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歸向漢王。”酈生非常肯定的說。

齊王又問:“您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酈食其底氣十足,回道:“漢王和項王同時受楚懷王之命,分兵西征攻打秦朝。懷王與諸將歃血為盟,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漢王先破秦入關,按約當為關中王,可是項王卻背棄了盟約,而讓他到漢中為王,此舉項王失信天下。

項王流放義帝並派人暗殺他,漢王聽到之後,痛哭流涕為義帝發喪。漢王還定三秦後就立刻率軍出函穀關追究項羽弑君之罪,同時收集天下的軍隊,擁立以前六國諸侯的後代。漢王攻下城池立刻就給有功的將領封侯,繳獲了財寶立刻就分贈給士兵,與天下同利,所以天下英雄豪傑、才能超群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諸侯的軍隊從四麵八方趕來歸附。

如今蜀漢的糧食,船挨著船源源不斷地順流送來。而項王既有背棄盟約的壞名聲,又有殺死義帝的不義行為。並且他對別人的功勞從來不記著,但是對別人的罪過卻又從來不忘掉。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賞。不是他們項氏家族的就得不到重用。對有功的人不願意封侯受爵;攻城得到的財物,寧可堆積如山,也不肯賞賜給大家。如此背信棄義,有功不賞,有罪必罰,自私自利的人,試問能得天下人心嗎?

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離開他,沒有人願意為他效力,天下才高八鬥,出類拔萃之人都投歸漢王。漢王劉邦平定了三秦,占領了西河之外大片的土地,並率領投誠過來的上黨精銳部隊,攻下了井陘,殺死成安君,擊敗了河北魏豹,占領了三十二座城池。

漢王所向無敵,如有神助。現在漢王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並且占據成皋的險要地勢,守住白馬渡口,堵塞太行山的要道,扼守住了蜚狐關口,天下諸侯若是想最後投降那就先被滅掉。您若是趁早投降漢王,那麼齊國的社稷還能夠保全下來;倘若是不投降漢王的話,那麼危亡立至。”

田廣知韓信不可擋,為保自己的王位,認為酈食其的話是對的。於是聽從了漢王的約降,撤除了曆下的兵馬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韓信聽說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裏不服,但是自己和酈食其同為漢王臣子,既然齊國已降,也就打算停止進軍。

範陽說客蒯通勸韓信道:“將軍是奉詔攻打齊國,漢王隻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停止將軍進攻嗎?為什麼不進軍呢?況且酈食其不過是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鼓動三寸之舌,就收服齊國七十多座城邑。將軍率領數萬大軍,一年多的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邑。為將多年,反倒不如一個讀書小子的功勞大嗎?”

韓信心想:“也是,沒有詔令讓自己罷兵,幹嘛停下來,功勞不能讓別人給占了。如果不是自己每戰必勝,每攻必取,連下魏、趙,劍指齊國,齊國會投降?肯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