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1 / 2)

東方日出之國,與我華夏一衣帶水之鄰邦—日本,古稱東瀛,或扶桑,倭等。從隋時開始,日本便漸漸以中華為師,學習並吸收了盛唐之文化以及製度,隨著唐朝式微乃至滅亡後,日本便走向了開始發展本國特色文化的道路。從傳說中的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東征開始,日本的天皇一脈相承延續至今曆經126代,被稱為“萬世一係”。這是中國曆朝皇帝都夢寐以求的所謂千秋萬代。可惜的是,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崩樂壞一般,隨著分封的諸侯國之實力崛起,萬人之上的天子逐漸失去掌控天下的實權。古代日本亦是如此,由於強有力的武家力量的不斷強大以及天皇的地位被逐漸政治邊緣化,天皇權力的架空讓強有力的武士集團領導者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也使得各個地方武裝力量也慢慢趁機登上權力角逐的曆史舞台。

12世紀源平合戰後,以源賴朝為首的武家集團占據了主導地位,權傾朝野,他在鐮倉(今日本神奈川縣東南部)作為軍事根據地建立了獨立的統治機構-幕府,源賴朝本人也被朝廷封為“征夷大將軍”,從此開創了日本獨特的幕府政治。以天皇為首的公家團體因手中無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隻得委曲求全承認幕府將軍對於日本全國的實際統治。天皇當然起初也不甘心自己大權旁落,成為將軍的傀儡,但接連的倒幕運動的失敗使得天皇不得不重新考慮自身與幕府之間的力量懸殊。另一方麵,礙於政治以及精神層麵的影響,從古自今日本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敢妄想討伐天皇取而代之,在二戰結束前日本天皇一直作為神的存在,試問有哪位凡夫俗子敢去挑戰人間神權?加上在日本民眾的潛意識中惟有天皇家族的人才有資格繼承天皇的位置,況且天皇已無實權,沒必要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除掉他自己做皇帝,還不如做將軍號令天下來得實在些。元朝忽必烈時期在鐮倉幕府統治階段曾經兩次派兵入侵日本九州地區,企圖征服日本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功,這更進一步為幕府加強對全國的軍事統治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自身的衰亡埋下了伏筆。可笑的是,因為這兩次征日的失敗與台風分不開關係,日本於是稱之為天佑大和的“神風”,後來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戰鬥機飛行員發動對美國艦隊自殺式襲擊時被日本軍方命名為“神風特攻隊”,以祈求如同蒙古征日時那樣可以得到神明庇佑。

公元1185年鐮倉幕府的建立,使得日本進入短暫的和平與安寧,那麼幕府將軍的位置難道就如同天皇一樣千秋一係,萬代相承了嗎?然而並沒有,畢竟幕府是在武士集團互相攻伐爭鬥中建立起來的,而將軍也不是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天人。就如同中國古代流行的一句歌謠:“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中國曆代的皇帝幾乎都是推翻前朝的政權統治而坐上天子寶座的。將軍的位置都是從戰爭的腥風血雨中搶奪而來,弱肉強食亦是亂世的生存法則。在鐮倉幕府建立不到150年後便被強勢崛起的足利氏所推翻,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建立了新的幕府政權—室町幕府,足利尊氏也理所應當地成為了這一時期的“征夷大將軍”,隨著日本南北朝的結束,足利氏所構建的室町幕府,表麵上自上而下井井有條,各司其職,一片安詳之景象。但其實它也同鐮倉幕府一樣,僅僅隻是維持了一段短暫的太平假象,而其內部卻暗流湧動,悄然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