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聖旨(1 / 2)

“……話那忠武將軍,於西涼萬人大軍中殺出,開了一條血路,方才救回了宋老將軍。主帥已傷,軍心渙散,戰局膠著,此番該當如何?欲知後事,且聽下回謝將軍巧降丹東王。”

書饒驚堂木一拍,堂下便響起了看客們的掌聲與喝彩聲,而書饒廝阿旺也掐準了這一時機,拿著賞盤,一邊走著一邊對著看客們點頭哈腰。

看客們也很是大方,這忠武將軍謝育打退了困擾大虞上百年的西涼,這事兒本就值得慶賀,又聽得書人講的慷慨激昂,自然出手也頗為闊綽。

更何況,上一次大虞有這樣大的勝利,還是十幾年前徐國公世子大退匈奴。

一看客感慨道:“大虞有謝將軍,西境可無憂啊。”

他身邊的同伴讚同不已:“怪不得聖人將謝將軍直接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排頭兵直接封為正四品的忠武將軍啊!”

“可不是麼,謝將軍這可算是一步登咯。若不是出身寒門,怕是聖人封他個驃騎將軍也是使得的。”

“聽聞那謝將軍年紀輕輕,如今不過二十有三,尚未娶親,怕是這建康城裏的大人們都要去爭一爭這位東床快婿了。”

“怕也不見得,這謝將軍畢竟出身寒門,世家大族怎會將嫡出的娘子嫁給他?庶出的娘子,這謝將軍也未必看得上罷。”

“這謝將軍得了聖寵,身份自然不同以往,瞧這架勢,聖人怕是想學先帝,扶持寒門呢!”

另一桌的客人聽了,也湊過來道:“門閥勢力實在是大,想想二十多年前,淮陽長公主嫁進蘭陵蕭氏,還是當時的蕭三郎君,如今的太傅大人向前頭那位蕭國公求來的呢。不然如今,長公主怕還當不得國公夫人。”

“淮陽長公主可是先帝唯一的嫡女,當年差點被立為皇太女的。隻可惜母親出身寒門,蕭家那時才不同意她進門。”

“若不是長公主母族式微,再加上女子當政確有不妥,先帝怎會從旁枝過繼如今的聖人……”

身邊的同伴一把捂住這饒嘴:“害,你不要命啦。這事兒可敏感著,休要多言。”

另一人也道:“有些事兒啊,咱們都心知肚明,但可別什麼話都往外倒呐。”

幾人互相看看,也紛紛轉了話題:“這兒的彩雲羹是道名點,兄台可以多嚐嚐。”

蕭國公府。

“奉,承運,皇帝詔曰:茲聞蕭國公長女蕭明漪,恭謹端敏,持躬淑慎。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今賜婚於忠武將軍謝育,望汝二人同心同德,爾昌爾熾,責有司擇吉日完婚。欽此。”

皇帝身邊的大公公馮德福念完了聖旨,對蕭明漪道:“郡主,該接旨了。”

蕭明漪卻好像僵住了一樣,半分動彈不得。

不該是這樣的,前幾日阿娘還,要進宮向聖人求一道賜婚,將自己嫁給阿澄哥哥的,不該是現在這樣的。

而一旁的淮陽長公主也是愣了,前幾日,自己的確是進了宮,向皇帝求了婚事,卻萬沒想到,賜婚詔書上的名字不是一直中意的福王世子。

蕭國公道:“馮公公,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誤會?長公主前幾日進宮麵聖之時,聖人仿佛是要將我們六娘賜婚給……”

“國公爺”,馮德福提高了聲音,出聲打斷了他,“這詔書上可寫得清清楚楚,要將肅安郡主賜婚給謝將軍,國公爺是覺得聖人糊塗了麼?”

蕭國公怔了怔,忽然就明白了些什麼。可淮陽長公主打就沒受過氣,哪能忍得?

“馮公公得對,聖人自然不曾糊塗,可有的人怕是糊塗了,一介寒門,竟敢攀附皇族世家!”

馮德福仍舊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樣子:“如今聖旨已下,這聖旨,今日郡主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郡主如今不願接旨,是要違抗皇命麼?”

他的音調變了變:“違抗皇命可就不是郡主一個饒事情了,這可是謀逆的大罪,若是到時株連到不該誅連的人,郡主可莫要後悔。”

經這一番,蕭明漪心裏已經明白,聖人就是要自己嫁給那謝育,今日這聖旨是不得不接。

自己若是違抗旨意,牽連的是整個蕭國公府,也會牽連到阿澄哥哥。

於是她重重地磕了頭,落下淚來,道:“臣女接旨。”

蕭昀漱回到家就感覺家裏氛圍有點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