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嶺南靜江府,有一條河,名為漓江,百裏漓江,船隻來去匆匆,但曾經千船齊行的漓江今日卻已隻有寥寥數船,漁民們擺渡著自己小小烏篷船,竹筏。一個個饑餓瘦弱的臉盤,緊盯著那寬廣的江麵。陳三,是漓江岸邊的,黃家寨人,雖是排行老三,但是由於老大老二在早年的戰亂中死亡,老夫也早已失蹤。所以如今的陳三隻能獨自一人侍奉老母,但憑借著,自己出色的一雙天生慧眼,陳三總是能捕捉到漓江中的漓江青魚。說起這漓江青魚,可是漓江中了不得的珍品,這魚對習武之人可補充氣力,強健身體。是靖江城裏大戶人家不可缺少的魚貨。
漓江,漓江之水,來自於嶺南五嶺之一躍城嶺,上古書雲,漓江之水亦出陽海山,湘漓同源,南為漓水,北為湘川。漓江兩岸,岩溶峰林多立,水係支流眾多,當地素有漓江之水甲天下之說,雖這話流傳已有千年,但一直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它的來源,眾說紛紜,有說自上古有之,有之說來自上上朝一位文豪,也有說是來自得道大修士的石刻。。。但這些都和今天的陳三無關,陳三今天還沒有收獲,陳三一雙彙演你緊緊的盯著江麵那清澈的水麵,這時一條黑影在陳三竹筏的右側一閃而過,陳三握緊手中的鐵叉,作為一名出色的漓江漁民,毫無疑問,陳三看到了它,而且時漓江特有的漓江青魚。夏日的漓江,風光正是無限好之時,但午日的陽光照射在漓江漢子的臉頰上上,汗水夾雜著陣陣江風,透濕了陳三,陳三一動不動,全神注釋這四周的江麵,任憑江風吹動自己腳下的竹筏船。一條,兩條,三條。。。竹筏的四周出現了一群魚群,魚群抱在一起,在竹筏周圍上下移動,陳三沒有出手,陳三在等待剛剛一閃而過的漓江青魚,隨著魚群的又一次浮現,追逐魚群的漓江青魚也出現在了陳三的視野中,陳三知道他隻有一次的出手機會,握緊魚叉,屏住呼吸,用力一仍。沒有擊中,隻是擊中了一魚群中的大草魚。陳三知道,午日的時間已經快結束了,他今天沒有機會了,帶著早已捕撈的河蚌,和那剛剛刺中的草魚,陳三擺動著竹筏準備回程了,至少今天的夥食有著落了。
“前麵的白水郎,麻煩停下,“陳三聽見後方有人在叫他,方才回頭看去,隻見一個身著黑赤色的罩甲的一位武士正向陳三的竹筏踏水而來。
“這位壯士,還請留步,可否與我道船上一聚,我家小爺有請”陳三聽畢,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想到岸邊的父母,陳三不免的握了下手中的魚叉,又看到對方的水上功夫,隨即快速的點了點頭。武士,見陳三沒有多餘的猶豫,不免下意識的又看了看陳三,還是一個普通的漓江白水郎。
武士和陳三一同站在竹筏上,兩人都沒有在過多的語言,兩雙眼睛注視這前方駛過來的一艘大船,見此船長約10丈,寬2丈,高一丈五尺,炮2門。陳三是第一次見如此大的船隻,但漓江素來不缺少逃荒來的北方人士,青頭船,這時民間對這巨船的稱呼,它的另一個稱呼是,福寶船,大明國的主力戰艦。陳三見了這船,看到其獨特青色船頭,立刻就明白了說書先生所說的青頭船。
“劉愈,還不帶白水郎上船“福寶船樓裏走出一個身著紅色絲綢大衣的少年望著江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