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官道西行,隊伍很快到了京西北路的地界。不得不說,大宋京畿地區的繁華程度超乎趙植的想象,可惜很快就要毀於戰火了。
在這群狼環伺的時代,如果自身的軍事實力不足以保護經濟發展,富貴就變成了負擔。
西京河南府。
趙植吩咐人在城中采買了一些米麵草料,沒有多做停留,繼續朝西而去。
離開河南府城半日,騎著摩托車的趙植注意到路旁開始出現稀稀拉拉的饑民。
“給口吃的吧……”
“官老爺行行好……”
越往西去,饑民越多,趙植心中估算,這邊的饑民約有一千五六百多。
這是趙植第一次正視大宋虛假的盛世,城內富戶夜夜笙歌,城外卻有食不果腹的流民。
該做事了。
趙植停在了一個婦人身前,婦人左手牽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女孩明顯發育不良,餓得前胸貼後背。婦人右手拿著一隻破碗,趙植掃了一眼,那碗底有一層黑糊狀的不明物體,散發出一股餿味。
“你們從何而來,官府為什麼不管?”
坐著馬車的趙纓絡也停了下來,趙纓絡挑起車窗一角,借著縫隙偷看十二哥在幹什麼。
婦人見趙植非富即貴,下意識的抓緊了女兒的手。小聲答道:“河東路鬧旱災,我們來河南府討條活路。”
古人抗災能力差,稍有災情便會家破人亡,更何況是這快要收獲的日子,百姓家中存糧已經見底,眼巴巴盼著秋收,來一場災難除了踏上流離之路,就隻能在家坐以待斃。
“官府呢?怎麼不賑濟災民?”
婦人搖了搖頭沒有答話,聽到周圍的饑民長籲短歎,趙植這才反應過來,大宋不缺少“宋江”“方臘”之流,若不是逼急了,那些安安穩穩過日子的農戶又怎麼會造反?
路不平有人鏟,趙植令指揮使埋鍋造飯。
趙植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糧食暫時不缺,實在不行了還可以用震驚值兌換,但有些昂貴,一石米92.5斤就要花費1震驚值。
如果能從饑民中得到一支忠於自己的軍隊,何嚐不是一件美事。
趙植端來一碗熱粥,親手喂饑腸轆轆的小女孩喝下。
“這位是新任熙河蘭廓路經略安撫使、莘王殿下,怕不是你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遇上這位爺。”捧日軍指揮使倚著一棵老樹,正在低頭扒拉著一碗麵條。
“多謝殿下救命之恩!”
饑民聞言紛紛跪倒在地,大宋本無跪拜的習俗,但麵對這份再造之恩,連趙植都來不及阻止他們。
“都起來吧,本王不會白白幫你們,本王要你們隨我到熙州赴任。”
見饑民茫然的眼神,趙植停頓片刻,又補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