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作者出走。(1 / 1)

正宗結局:作者負氣撂筆出走。

(因為沒有加上大標題結尾。so,再發了一遍。)

有兩個原因,我因為要出國讀書,以及下半年要按照計劃要考BEC高級,原本ACCA還有最後幾門考試的,都推遲到了下半年。各種考試都很忙,還有翻譯證書。現在開始籌備語言了。比較難。學的專業的課在任何時候都很多。第二,是因為我是個撲街,此本書沒有經過好好籌備就發出來了。而且,我不想賠錢。

主要是日常真的很忙,焦頭爛額。現在感覺我已經完全質壁分離了。

我平常隻有寫日記的習慣。

至於這本書,我真的沒有好好寫大綱,寫的真的很糊裏糊塗,而且有點腦熱的情況下寫的。。

我真的對我的生活走向完全錯估,是我的失誤。在此真的很抱歉,給編輯大大造成了困擾。因為我是真的很忙了。

各種轟炸,我在搬家的時候護照沒了,還要補辦護照。

身份證今年七月20過期。暑假又要去排隊。

都堆在暑假。

9月開學又是一頓考試輪番轟炸。

總之各種雜七雜澳事情吧。現在因為疫情被困在學校裏,無法動彈。

我一直以為我看了一點點書,就覺得懂得很多了吧。

最近看黎戈的書,有一句話:“任何一件事,他們都想快點總結出一個道理,然後就覺得獲取了意義感,而其實他們錯過了真正重要的部分:去經曆,去感受,去痛,去哭,去笑,去犯傻,去清醒······他們對生活的分析比生活的本體多,對愛的表達也比愛多,生活的實體部分都被語言和理論給架空和偷換了,他們的越多,我越有虛浮福”

“他們總想穿過具體的生活而直達理論,把手握理論當成生命的真諦,其實,正是在日複一日的枯燥勞作,匐地細節甚至是日常器皿中(也就是理論任想要躍過的東西)裏,生命才慢慢地長成了它的形狀。”

或許,到四十五十歲的不惑之年,才可以勉強擁有人們口中所謂稱作談資的東西,我再也不會以為20歲那架空的世界和道理就是生活了。

我一直很好感德國。因為德語對我而言是完全未知的語言,大概會跟著德文歌後麵跟著哼幾個短得微不足道的單詞吧。所以盡早開始報班學習了。好在我爸媽也支持我。

好感的原因是,喜歡一個叫叔本華的哲學家,喜歡一個叫德國祖籍的葉卡捷琳娜的羅曼諾夫王朝大帝。非常喜歡這兩個。

分享我男神叔本華的一些名言吧。這些都非常有名氣。

人類徹頭徹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這句話,適合來資本。

做學問是目的不是手段。

風格是心靈的外觀。

人常為偉饒缺點或過失得意。

平庸的人關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

一個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生命是一種語言,它為我們轉達了某種真理;如果以另一種方式學習它,我們將不能生存。

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現在是生命確實占有的唯一形態。

我以後,大概率不會寫網文了。如果一直生活在國外的話,那爬牆也麻煩得很。

我個人喜歡讀歐洲曆史,喜歡讀歐洲名著。

就這樣吧,我不想再掙紮了。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夠過出自己想過的人生。

總算湊足了一千字了。我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在此為被我麻煩到的所有人表示抱歉。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