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直到現在,李二想起那些標語來都有些牙疼。
心累啊!
什麼“治病對我秦九嶺來,就是一日三餐,家常便飯。”
“學醫對我秦九嶺來,就是抬頭看,一眼望穿。”
“病人對我秦九嶺來,就是手心朝上,醫如反掌。”
……
諸如此類,已經算是最謙虛的了。
要光是如此,也不至於讓李二頭疼。
百姓頂多也就圖一樂嗬,雖然也有不少聽過秦九嶺大名願意相信的,但隻要局限在百姓身上,就不是問題。
可偏偏的,秦九嶺好死不死,直指太醫署。
點名太醫署太醫,助教,王博王太醫學藝不精,隻會雕蟲技,更放言太醫署論醫術,無人能出其右。
這還不罷休,標語除了太醫署,還將範圍擴充到全下,言不論是大唐還是西域諸藩,無人能出其左。
甚至連古代先賢都沒放過,春秋扁鵲,東漢華佗,乃至上古炎帝,水平和他也就在伯仲之間,將來定會超越。
最後,還“自謙”道,如果全下還有誰能在醫術上勝過他,那一定是他的好兄弟,孔子後人,32世孫孔誌約……
因為孔誌約的醫術是他傳授,而他,卻無心醫道!
聽聽,這是人的話嗎?
的好聽的,這些標語是驚世駭俗。
難聽點,叫不堪入目。
坦白,就是臭不要臉!
如此言語,行徑,簡直是打全下醫者的臉!
孔誌約已經被孔穎達禁足在家,勒令不讓出門,並親自到太醫署道歉。
但太醫署的人並不罷休。
甚至連之前看好孔誌約的太醫署令丞甄立言,都掀了桌子瞪眼,大罵“罪魁禍首”秦九嶺無法無。
一時間,太醫署聯名上書,要秦瓊把秦九嶺召回,嚴加管束。
各地聞訊趕來的名醫更是達數百人,堵住了秦府大門要法。
言官不得已上奏,請求治秦瓊管教不嚴之罪,平息醫者憤怨。
李二當然不願意治罪秦瓊。
而且,秦瓊要是真能管了秦九嶺,哪會有這種事?
急調秦瓊暫時去禁軍軍營裏躲避。
而見找秦瓊不管用後,太醫署卻還不罷休。
也實在不能罷休。
太醫署和甲坊署一樣,屬於九寺五監範疇,太醫署掌令也就是七品官,還是最低的從七品下,並沒有上朝的權利。
但這並不妨礙太醫署找李二要法的決心,誰讓李二才封了秦九嶺豆油侯?
於是,太醫署的頂頭上司,太常寺卿蕭銳迫於壓力站了出來,請求李二召回秦九嶺。
李二那時已經知道秦九嶺到了李家村,並從孔誌約嘴裏知道秦九嶺很快就會來長安,於是便答應下來。
消息傳出,太醫署振奮,陸續趕來長安的各地名醫振奮。
甄立言更是趁機組建了非官方性質的“唐醫會”,掀起“打假”義旗。
號召全體醫者聯合,把“秦九嶺”這種口出狂言,大言不慚的“敗類”逐出醫學界,並向“唐醫會”和下醫者公開道歉。
然而,一,兩……
一連十多,秦九嶺一直不出現,李二麵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君無戲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