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大的發現(1 / 2)

自第五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依然沒有找到能夠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可靠能源。風能、太陽能、核能都因為種種自身的局限性,無法得到大麵積的推廣。人類一麵高喊著要愛護地球,加強環保力度,一麵又不得不向地球繼續索取著。根據科學家的統計,按照現在全球化石燃料的供應量,可能地球現存的全部化石燃料僅能支持五年的時間。2728年11月,世界各國為應對能源問題,成立了“世界能源技術開發合作組織”,簡稱EDC,由各國抽調能源方麵的頂級專家來攻克能源領域的危機,並每年將研究的進度公布於眾,也號召世界範圍內的專家學者提供解決能源危機的可行方案。六十年過去了,世界各國政府盡管在能源方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知名的企業也在不斷提高能源方麵的研發投入,可惜公布出來的實質性突破依然沒有。

2788年春節,對於25歲的蘇啟來說,今年注定要在北京過了。今年他又無法回家過年了,博能研究所的王獻國教授要求全員春節留下來繼續做實驗,現在全球的實驗室都在爭分奪秒的在能源研究方麵實現突破,誰都希望成為改變人類命運的那個人,永載史冊。說起這位博能研究所的王牌教授——王獻國,那可是名人,他是EDC的特聘專家,全世界太陽能開發及利用領域的頂尖學者,也是蘇啟最為欽佩的老教授。

“蘇啟,剛接到通知,今晚8點要開個緊急遠程會,可能是要討論一下近期的實驗情況,你將我們小組的實驗情況向所裏麵做個簡單彙報吧,抓緊準備一下。”電話另一頭傳來主任劉子濤的聲音。

“好的,主任”,蘇啟放下電話,轉身向自己的人工智能管家喊道:“米娜,晚飯好了嗎?”

“晚飯已準備完畢,根據您近期的體檢情況,為您準備了紫甘藍、西紅柿和燕麥的合成顆粒,裏麵包含維生素......”

“米娜,關機!”蘇啟打斷了米娜的彙報,現在的他感到非常煩躁,他已經在研究所連續作戰三年了,這三年來蘇啟每日的睡眠時間平均隻有5個小時,盡管這樣沒日沒夜地工作,這三年來的實驗結果依然沒有進展,他甚至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實驗的方向就是錯的。

說到這裏我要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王獻國教授所帶的團隊主要攻關的方向是太陽能吸收效率和儲能材料的研究,目前他所帶的團隊能將太陽能吸收效率提高到41%,這個數值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了,有時候人類科技在某些領域的進步會不都是那麼快的,倘若能將太陽能的發電效率提高到80%甚至更高,並能利用現有的儲能技術,可以實現太陽能的全麵替代化石燃料,以解決人類的燃眉之急。而蘇啟所在的C實驗組,一直在研究編號S1728號U型矽的光能吸收效率,嚐試調整各種實驗參數等條件,但這種材料的太陽能吸收率也沒有超過39%,這三年來可以說一直在原地踏步。

數不清的失敗,讓蘇啟感到疲倦,他一邊拿起上次彙報的稿子進行調整,一邊享用著快捷的晚餐。現在人類已經習慣了高效快捷的用餐,營養餐被製成顆粒,有時候分不清是吃藥還是用餐,傳統的飲食場景隻有在博物館的油畫裏和高級餐廳才能看見。離遠程會議還有一個小時,前往會議室也就五分鍾。蘇啟通過手勢打開自己全能手環的虛擬屏幕,他想換個人工智能管家了,這種老款的機器人,反應有時還是會遲鈍,並且有時候囉裏囉嗦的沒完,晚上莫名其妙就被聲音喚醒了,還是換一款最新型號的機器人好些。米娜正在收拾著宿舍的衛生,並沒有發覺,它的主人已經打算把它解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