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第一個電視劇之後,鄭國霖的銀狐影視,迅速進入了快速擴張期。
借第一個電視劇成功的聲望,再加之六七十年代影視城的建立,租賃拍戲,搞景觀旅遊,門票,鋪麵租金,有了穩定的收入。
鄭國霖並沒有將這些收入做為盈利用於他處,而是直接再次投入到影視創作當中去。
他組織了一個電影班子,搜羅劇本和故事素材,準備拍一部大片。
另外,第一部戲取得了巨大成功,他還準備趁熱打鐵,由王文擔任主創,組建了一個團隊,再編一部年代劇出來。
同時,為了迎合市場,他還組建了一個班子,準備拍時下流行的抗戰題材劇。
大片這邊,還要兼顧海外市場,邀請國際級的著名導演,和國內港台一些國際上有影響的影星,拍大場麵大投入的古代戰爭大戲。
他知道這些年的國際流行趨勢,就不怕風險,不懼投入。
現在,是導演、攝像、演員都不難找,關鍵還在於劇本。既要有內涵,還要不燒腦,讓外國人能夠看懂,還要不牽扯政治,還要保持場麵宏大。
這個,他不打算抄襲前人了,要自己搞一部劇出來,把那幾年著名導演們鼓搗的那幾部大戲的優點,都概括進去,缺點都剔除掉。
比如,臥虎藏龍當中精彩的武打戲模式,斯巴達克斯裏麵的戰場廝殺,以及古代戰陣,宏大的兩軍對壘場麵,都要有,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這個其實不難。以當今的特技技術,隻要有錢投,創造出來,效果絕對逼真。
關鍵在於,鄭國霖要求有思想內容,有內涵,還要有愛情。
圈內幾個頂尖的曆史劇編輯,聽了都頭疼。
電影時間短,在短短不足三個時裏,打造一場視覺盛宴,還要演繹一場有中心思想,有內涵,有愛情的故事,這還真等於是把一頭大象給裝進冰箱裏,這不胡鬧嗎?
曆史時段選擇在哪個節點?太遠了外國人根本沒法接受,給他們一個看神話故事的印象,還不如直接拍神話呢。太近了洋槍洋炮就出來了,失去了古代戰場的那份肅穆與莊嚴,場麵就不好看了。
最後,一個描寫李自成的劇本,吸引了鄭國霖。
寧武關之戰,兩軍對壘,誓死不降。周遇吉鐵血柔情,全家殉國。闖王冒死攻城,失去一隻眼睛。慘烈、忠貞具備。
於是,劇本創作團隊,就開始按著老板的要求,把這場戰爭加入愛情人物,胡幾把丫丫,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誰了。
但鄭國霖很滿意。外國鬼子有幾個懂中國曆史的?但他們往往會注重你的故事要表達什麼中心思想。隻要有內涵,又有場麵,穿的還是他們沒見過的服裝,足以引起他們的新鮮感,就成功一半了。
可片子不是為了在國外賣錢,外國人沒錢。給外國人看,就是要想法弄個金人啥的,出個名。
掙錢,還得靠國內一幫舔狗。
隻要片子在外國有名了,你就拍一坨狗屎出來,舔狗們也會趨之若鶩,掏錢進電影院的。
至於故事情節,國人都懂曆史,一看就知道你是胡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