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貫高的刺殺行動(1 / 1)

前文已敘,高祖在白登之圍後,經過趙國,探視了他的新女婿趙王張敖。因為他的傲慢無禮,激怒了趙王手下貫高、趙午等大臣。這些人決定刺殺高祖,以血辱慢其國君之恥。

匈奴雖然與漢和親,且簽訂了盟約,但是已投降的韓王信及其部下不遵守盟約,多次侵犯漢朝邊境。漢八年(前199年),高祖再次親率大軍在東垣(今河北石家莊)進擊韓王信叛軍。回來的路上,經過趙國的柏人縣(今河北唐山),準備在當地的館驛裏住下來。一心想報仇的趙國相國貫高事先探知了消息,就讓一些刺客藏在高祖下榻的館舍的夾壁中,等夜深人靜眾人入睡之後,趁機結果高祖性命。高祖本想在那裏留宿,突然心裏一動,或許是有些預感,就問左右說:“這個縣叫什麼名字?”左右回答:“柏人縣。”高祖似乎自言自語道:“柏人,迫(‘柏’與‘迫’音近)於人呀!”沒有留宿就離開了,終於逃過了一劫。

過了一年,貫高的仇家探聽到了貫高在柏人縣實施的那次密謀,於是向朝廷舉報了貫高及其同夥刺殺高祖的陰謀。高祖命人逮捕趙王張敖、貫高等多人,同案的十多人因怕連累趙王,當場就要自刎。貫高看著這些人,怒罵道:“誰讓你們這麼幹的?趙王沒有參與刺殺行動,你們都死了,誰來為趙王辯白呢?”

貫高和趙王張敖一起作為主犯被解押至漢都長安,有很多大臣想跟隨趙王一起去長安,為趙王辯白。高祖就頒布詔書說,有敢追隨趙王者滅三族。高祖認定這件事的幕後黑手就是趙王張敖,他要讓參與這次刺殺行動的人和趙國的臣子與趙王劃清界限,以便於辦成鐵案,順便把這個異姓王給剪除了。

結果趙國的這些大臣,包括貫高的門人孟舒和趙國郎中田叔在內的十多人,穿著褐色的囚服,自己剃了頭發,脖子上戴著鐵環,假扮作趙王的家奴跟著趙王來到長安,不顧滅三族的詔令,堅稱這件事是貫高他們幹的,與趙王無關。

高祖讓廷尉(最高司法審判長)提審了貫高,貫高承認這事是他主使的,與趙王一點關係沒有。高祖顯然不滿意這樣的招供,命人嚴刑拷打貫高,希望從貫高口中得知“真相”。行刑的人把貫高鞭笞了幾千下,又采用了剟刑(用利器在身體上亂刺),最後把貫高的身體幾乎都刺爛了,都沒地方再刺了。任你如何用刑,貫高就是不改口,最後索性一言不發了。

廷尉把審問貫高的情況上報到高祖處,連高祖都很佩服貫高,感歎他真是一壯士。但是這種審判結果對於高祖來說仍然是不夠滿意的,既然硬的不行,那便來軟的。他便派貫高的同鄉,中大夫泄公以私人的交情去探探其口風,看看趙王張敖到底有沒有參與此案。

泄公見到貫高後,以私人身份與他做了一次交心的長談。貫高把此次刺殺高祖事件的來龍去脈向泄公交代得清清楚楚,並且表示:愛自己的父母妻兒是人之常情,如果趙王真的參與了此案,我們這些人有必要以誅滅三族的代價來隱瞞真相嗎?

泄公把探聽到的情況向高祖做了彙報,高祖到此才真正確信趙王張敖沒有參與刺殺他的陰謀,再加上呂後多次為這個嫡親女婿說情,就赦免了他。張敖雖然沒有參與此案,但是畢竟這種大逆不道之事是他手下人幹的,難以完全推脫罪責。高祖於是把他由原來的趙王降為宣平侯。

因對貫高的仗義守信很是欣賞敬佩,高祖也赦免了貫高的罪行,並派泄公去向貫高道賀,並看看他能否願意為己所用。高祖愛才呀,尤其是像貫高這樣的忠義效死之臣,那個明君不愛呀?泄公把高祖赦免了趙王等人的消息告訴了貫高,貫高很是高興,並且說:“我之前沒有自殺的原因,沒有別的,隻是要為趙王辯白,他的確沒有謀反。現在趙王已經被放出來了,我的責任已經盡到,死也沒有什麼遺憾的了;況且人臣有篡位弑君的罪名,還有什麼麵目再事奉皇上?縱使皇上不殺我,我難道於心無愧嗎?”說完,刎頸自殺。

貫高刺殺高祖的行動看起來似乎有俠義之風,但是這也間接地把他的主子前趙王張敖狠狠地坑了一把。高祖對異姓王本來就有猜忌之心,這一點也好理解,天下是他劉邦經過九死一生打下來的,豈可輕易讓他人尤其是外姓人覬覦。張敖雖然是他女婿,畢竟是外姓人。偌大一個趙國,掌控在外姓王手中,畢竟有些不放心。正好你貫高鬧了這一出,我劉邦正好可以借這個說事,把你張敖的趙王封號給拿了。。

張敖的趙王被廢後,高祖讓其愛子代王劉如意做了趙王,原代國相國陳豨也變成了趙國的相國,統領趙地和代地的軍隊,負責北方邊境的防務。

張敖被赦後,又向高祖極力推薦了孟舒、田叔等假扮成家奴跟隨他一起到長安的這些忠誠的趙臣。高祖接見了他們,發現這些人不僅對國君赤膽忠心,才能也非同一般,於是把他們任命為郡守或者諸侯的相國等。如田叔被任命為漢中太守,孟舒則被任命為雲中太守,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朝廷的骨幹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