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悲劇的主角(1 / 2)

姓名:蕭山

性別:男

年齡:28歲

月薪:剛夠溫飽

婚姻狀況:未婚

職業:某公司白領采購員一枚。

沒錯,蕭山就是大千世界萬千悲劇的角色之一。

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婚姻和房子掛鉤,房子和金錢掛鉤,金錢卻沒有和大多數人掛鉤。

雖然每年各地都有公布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但是那個平均水平到底能代表多少人,隻有天知道。

再來說說咱們的主人公蕭山同學吧。

前麵二十四年可以說是蕭山同學最為輝煌的時期。

蕭山的老家是蜀川的一個偏遠農村,蕭山記得小的時候這裏還保持著比較原始的農耕狀態。

插小秧,栽種大秧,挖紅薯,割小麥,打稻穀。

這些祖輩們世代相傳的農活,幾乎成為蕭山小時候最為痛苦的回憶。

這些兒時的記憶雖然痛苦,卻也成為蕭山生命中難忘的一段經曆。

猶記得當初第一次讀到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那段經典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時的激動心情。

“我不正在遭受苦難嗎,看來上天真的是有重任將要加身,我必須好好學習,將來必將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少年不識愁滋味,對於未來總是充滿著美好的幻想,覺得隻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兒時的豪言壯語,到現在看來,夢想終於如夢幻般化為泡影,消失得無影無蹤。

後來,村上開始有了電視機這個東西,雖然隻是一塊十四英寸的黑白屏幕。

但是卻開啟了少年對山村外麵美好世界的向往。

於是少年心中立下誌願:

“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到外麵的世界去闖蕩,擺脫這些世代流傳的農活,永遠的離開這個痛苦之地。”

少年心中樸實的夢想,卻成為了支撐少年學習成績一路飆漲的最大動力。

為此,少年也終於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蕭山兩兄弟,從小爸媽就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

也沒有人監督人家學習,人家的學習成績怎麼就那麼好呢。

你們還是同一個老師教的。”

“你們學習成績要是有人家蕭山兄弟一半那麼好,我就省心了。

就你們這個成績最多也就念完初中,到時候真不知道你們能幹什麼,到工地上給人搬磚估計都沒人要。”

後來上了鄉上的初中,這樣的聲音也從來沒有斷過。

隻是以前是村上的人說,現在變成了整個鄉上的人都知道。

“你們聽說了嘛,這次期末考試,據說蕭家那兩兄弟哥哥考了全年級第一,弟弟考了全年級第五。

你們說這兩兄弟怎麼就這麼能幹呢。

人家爸媽都不在家,就跟著爺爺奶奶。

兩個老年人什麼都不懂,最多就是說一句要把作業做好而已。”

“就是嘛,我們家那個孩子,整天逼著他看書做題都不管用,成績就是死活上不去。焦人啊”

每每聽到這樣的議論,蕭山總要在心裏默默的說一句

“你們要是也讓他們把農村所有的農活都體驗一遍,保管比你天天破口婆心管用百倍,可惜你們不明白”

這個時候雖然大多數人家裏依然困難,但是已經開始有些人外出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最常見的模式都是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在家陪讀。

因為有了父親打工賺的錢補貼家用,所以家裏即使還種農田。

一些比較大型的耗時耗力的農活都會承包給一些自發組織的包工隊。

所以大多數家裏的小孩子雖然知道這些農活,要麼就是淺嚐輒止,要麼就是從來沒有做過,期間的艱難困苦也就無從體會。

那種雙腿深陷秧田,彎腰**大頭針大不了的小秧,還要求大拇指寬的間距,往往半個小時之後連腰都無法伸直的體驗。

在年輕一輩就真心沒有太多人能夠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