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菩薩擲瓶(1 / 2)

在西南邊陲的一個偏遠山區裏,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村落,小村名叫回龍寨,分為上中下三個小寨子,藏在層層疊疊的大山裏,兩三百戶人家生活在這裏,世代務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們過著安寧的日子,春來播種秋來收,一派祥和景象!

時值寒冬,正是冷冽時節,泥巴路兩旁的枯草上層層片片的白霜,回龍寨被白茫茫的大霧籠罩著。

我的祖父楊定華,領著兩個高大漢子,踩著一路白霜,走進了回龍寨!熱情好客的村民聽到風聲後,都攏到楊定華家裏,做得好酒好菜,招待那兩個漢子。

那兩個高大漢子自稱是嶺南人氏,祖上小有產業,都是正二八經的生意人,全仗與楊定華有緣,所以來回龍寨做做客,到大山裏逛逛,權當旅遊。

兩個高大漢子,一個姓廖,一個姓沈,卻不知名,楊定華一個稱廖大哥,一個呼沈兄弟,年紀差不多的村民也跟著這麼叫了。

這廖大哥和沈兄弟在回龍寨轉悠了幾天,又請楊定華帶著到大山林子裏耍了兩日。

這天,三人從山裏出來,進了寨子,就直奔村長家去了!

原來,廖、沈二人在回龍寨盤玩數日,見這大山景色怡人,民風淳樸,兩人得了村民盛情款待,想著受人恩惠,欲報無門,就想出資在山裏修座廟,也替自己積點德。

楊定華帶二人與村長商量,如此好事,村長自然高興,當即就答應下了!

廖、沈二人出錢,村民們出力,就在回龍寨後麵的大水譚邊修起廟來!

誰也未曾想到,回龍寨的安寧就終結於這一刻!

這廟建在了寨子後麵的水潭邊上,這水潭也有名,自古來村民們都稱其為黑龍潭。

寨子到黑龍潭要翻過一個小山頭,這山包上林子茂密,不過村民常年行走,踩出了許多羊腸小道,倒也不會迷路。

廖、沈二人看中了這黑龍潭邊的位置,就將廟修在了這裏。

忙活了大半年,廟修好了,定名為“黑龍潭廟”,二人又請得工匠,在廟底取泥,塑了尊觀音菩薩像,坐鎮廟中。

一切操持妥當後,兩人在廟中住下,這期間,可發生了一件怪事!

寨子裏有戶人家,主人喚作楊麻子。這楊麻子有個女兒,小名秀蘭,剛滿十五,個子高佻,樣貌頗佳,又非常懂事。

秀蘭到山裏放羊,路過黑龍潭,往更南邊的山林裏去了,這一去,就沒見了秀蘭回來!

天一黑,楊麻子急了,獨自跑到黑龍潭邊的山林裏去尋,沒見著人,到廟裏問那廖、沈二人,皆稱中午時分見過秀蘭趕著六七隻羊進了南邊山林裏,但後來就不曾見了!

楊麻子急了,回村去,找村長。

寨子也就這麼些人家,相互都熟識,誰家有難都能伸出援手來。村長一聲招呼,十幾個膽大的壯年拿起了手電筒,跟著楊麻子都奔南邊山林裏去尋人去了!

這其中,廖、沈兩人也自告奮勇,跟著村民上山尋人!

楊定華怕兩人在林子裏走丟了,吩咐二人緊跟著自己。

大山林子裏鬧鬧騰騰找了一宿,還是沒有找到人!

淩晨時分,氣溫下降,大夥兒都凍得瑟瑟發抖。

楊定華道:“麻子!要不然先讓大夥兒先回去暖暖身子!太陽出來了再找找,找了一夜實在冷!大夥身上都被露水打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