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寧作鴛鴦不羨仙(1 / 3)

第四章

寧作鴛鴦不羨仙

正章元年。

“太後娘娘萬福金安!”

我抬眸望向麵前的婦人,她便是明懿皇太後甄嬛了,不過著一襲雲紫色織金錦琵琶襟長衣,如雲高髻隻以象牙透雕梅蘭竹菊扁方鬆鬆挽住,再添幾枚鑲玉銀質珠花而已。然而,這樣洗盡鉛華的裝扮卻襯得她越發雍容,堪當一國太後。

甄嬛含笑扶起我:“大長公主何必如此拘禮,我備了上好的獅峰龍井,坐下吧。”

頤寧宮,一如往日母後在的時候,布置大氣靜雅,不論是那青花纏枝鳳紋梅瓶、玉浮雕龍鳳紋如意,還是黃楊木雕喜鵲登梅填漆案幾上那隻青花釉裏紅轉心鼻煙壺,每一樣都是名家之寶,是真真正正的天家富貴。

我低低一歎,從前是昭憲太後夏氏,之後是昭成太後朱氏,如今是明懿太後甄氏。紫奧城的巔峰之權,如流水一般,過了這家,便是那家,雖然殘酷,但卻是現實。

甄嬛抬手端起案上的汝窯茶盞,微微啜飲:“大長公主氣色不錯。”

我含笑欠身:“承蒙太後娘娘關懷,臣妾與陳舜還算康健,但到底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有的時候,想做一做針線,都看不清針眼了。”

甄嬛微微悵然,旋即寧和道:“大長公主保養得宜,望之如三十許人,許是漠北風光安然,氣候宜人,不似哀家在紫奧城裏呆久了、更容易衰老,晨起梳妝的時候,看到鬢邊的斑白華發,真真是感慨萬千。”

我一時間有些沉默,轉眸卻見槿汐握著一柄南陽玉錘為甄嬛輕輕敲著膝蓋,不由想起母後。其實,甄嬛的境遇,比起母後要好一些,同為幼子即位,母後不得不提防攝政王日漸盛大的權欲與野心,而當朝輔政王玄汾卻是甄嬛幼妹甄玉嬈的丈夫,素來謹慎低調、忠心不二。而甄嬛,也並未想過以甄氏女子正位中宮,能如此看開,實屬難得。

良久,我隻輕輕歎息:“太後娘娘鳳姿高華。”

“母後曾有遺願,含章宮的布置一切如舊,大長公主不妨前去看一看。”甄嬛輕輕拍一拍我的手,“承懿翁主繼誕下致遠後,此番再度有孕,不宜舟馬勞頓,哥哥在吉州陪著也是對的。”

我微微屈膝:“多謝太後娘娘。”

含章宮,如隆慶年間一般,隱在一片花木扶疏之中,我徐步入殿,過了花苑,穿過長廊,左側的惠寧堂,右側的玉芙軒,正中的德陽殿,一切如舊。

庭院中桐樹繁茂如斯,風吹過,一陣陣的颯颯聲送入耳,那些逝去的過往如書頁的翻動,一頁一頁在麵前呈現。

這麼多年了,父皇離開了,母後離開了,皇弟也離開了。

一時間,我感到眼周微微發酸,卻有一雙臂膀環我入懷。

“陳舜。”我低低喚道。

他的呼吸聲如輕輕淺淺的風,微微拂在我的耳畔:“儀柔。”

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母後還是父皇的琳貴嬪。

她握著我的手,一筆一劃在四尺丹宣紙上寫下:周儀柔。

我歪著頭看著:“母妃很少喚我‘儀柔’呢。”

母後微微愣住,轉瞬間便抿去眼眸深處的憂傷,抿一抿唇道:“真寧,是先帝為你擬的封號,儀柔,是父皇為你起的小字。先帝是你父皇的父親,是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所以,不論是你父皇、母後,還是母妃,或者是旁的嬪妃、宮人,都喊你真寧。”

我似懂非懂:“那麼,有誰會喊我儀柔呢?”

母後笑意輕揚,麵龐的弧度亦無比柔和:“你將來會遇到一位男子,喚你儀柔,而非真寧。”

我輕輕一笑:“你怎麼在這裏?”

“我方才從儀元殿出來,去頤寧宮向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告訴我,你在這裏。”

我轉身對上陳舜深邃的眼眸,撫一撫他剛毅的臉頰:“到了含章宮,我想起曾經身為帝姬的日子,才知道,居然已是三十年過去了,我再也不能與你賽馬,你的發鬢,也有了星星點點的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