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略有些艱澀地說:“我會的。”
此時此刻我突然無比地想念王秋月,如果她在這裏的話,肯定會用她犀利的眼刀橫我一眼,還會狠狠地擰我一把,警告我別犯根本性錯誤。
也不知道她現在在哪裏,過得怎麼樣。
秦淵的那一大堆術語我沒聽明白,但我也知道他的意思是隨著網絡越來越普及,每個人的生活都被網絡全麵滲透,人們在二次元留下的痕跡比在三次元更多,顯露出來的性格也跟接近真我,更真實,更大膽。
就像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會比較膽小內向,但他在網上卻是一言不合就是幹的暴性子,秦淵提出的基於網絡痕跡的測寫完全是數字化的,這種網絡畫像會比語言更準確,他幾年前就開始編寫這個程序,這次尋找王秋月的行蹤直接給了他試驗的機會。
按照他的說法是,一旦能通過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地找到王秋月,那麼會在信息技術領域掀起新一輪的改變,這種核心技術會產生難以預估的作用。
不用我催,他就直白地告訴我,不論是出於他的私心還是出於幫我找到王秋月,他都會用盡全力。
正因為如此,這段時間我幾乎沒碰到過秦淵,每次一問人,得到的答案都是他在房間裏。
老實說我真怕這個埋首於電腦中的宅男哪天會猝死。
半個月後,我麵前出現了一份林義重新彙總過的文件,文件上清晰地表明了22個孤兒在成長過程中身邊發生過的命案,除去生重病自然死亡的,值得注意的有三個人。
“徐兵,男,案發時十三歲,劉建華死後陽光孤兒院被鮑益兵接手,他因為年齡偏大,鮑益兵曾想把他送到另一個孤兒院,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他就一直在陽關孤兒院待著,半年後,他被一個家庭領養,養父母家境殷實,接下來的幾年他按部就班的上學,期間並沒有發生什麼事,直到三年前,他養母死亡。”
“沈麗珠,徐兵的養母,患有哮喘,三年前獨自一個人在家時病情發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死了,據說,隻是據說啊,據說沈麗珠死後,她丈夫就把徐兵趕出了門,有人說過沈麗珠和養子徐兵間的關係不單純。”
“莊司怡,女,案發時十二歲,長相非常漂亮,神似張柏芝,看起來像個混血兒,劉建華死前她就被國外的一個同性戀家庭收養,那是一對男同性戀,特意到中國收養了個女兒,劉建華死的時候她還沒離開孤兒院。”
“兩年前她回到國內,兩個養父已經死亡,她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以金融新貴的姿態進入人們的視線,以極快的速度搭上了白為民。”
“錢小艾,女,案發時九歲歲,據說她當時被國外一個家庭看中領養,一年後棄養,送回到陽光孤兒院,回來後性格大變,劉建華死後留在陽光孤兒院,從小讀書成績非常差,一直在社會上混,十六歲的時候就墮過一次胎,現在則是紅燈區的站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