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又將去向何處?千古的疑問,千古的思索。麵對宇宙洪荒,歲月如梭,我們的生命如此脆弱,一生轉瞬即逝。生不由你選,死不由你擇,人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生難道就是為了等死?
是誰造就了今天的人類,是什麼力量在促使人類不停前行?是誰給了我們自我的意識,對死的恐懼.我們要怎樣去麵對生,怎樣去麵對死?
人類不停的在思索,在混亂中尋找智慧的閃光。在假設中推演存在的意義,這是一種來自我們內心的迫使,總讓我們身不由己的去尋找答案。去找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但理由大多數也不過就是個假設。一如風神,一如電母曾經的存在。人類依舊將信將疑,伴隨著人類的進步,當這種假設被人類的認知所證實錯誤.於是我們不得不去尋找另一種自己所能接受的假設。但我們依舊將信將疑,而人類卻在這種將信將疑中前行。
生有其生的意義,死有其死的道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因由。宇宙的誕生,生命的進化,其規律是那麼明顯,步驟是那麼明確。由簡單到複雜,有無機到有機,從無生命到有生命,從無意識到有自我意識,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在我們背後操控,促使能量與物質互相轉化,促使一個個簡單的粒子去演化成這世間的萬物,組合出複雜的生命?人類的存在是必然還是偶然?是我們控製了身體,還是身體控製了我們?為什麼人類總被各種規則所束縛.為什麼我們的意識總被其它的力量所驅使?是誰真正操控了我們,它想借助人類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提不完的疑問,做不完的假設.人類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卻忽略了自己已站在了進化的高端。
是什麼力量促使自我意識的覺醒?去猜測生命存在的意義。讓自我的理性挑戰內心的衝動,戰勝那些莫明的欲望。人生有太多不可思議,麵對自然的強大,弱小的自我是挑戰自然束縛,還是要順從自然的安排,要怎樣去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命由我還是由天?我們又要怎樣去從容生死?
人類對無知的探索欲望,總促使我們去思索這些人類的起源,生命形成,宇宙的由來,情不自禁的會去猜想時間的過去與未來,空間的存在的交錯與有無。很多人如我一樣,總被一股無名的力量驅使.腦海中時時閃現出例如宇宙,生命等完全超出我們能力所及的問題。並不由自主的去思考,總想找出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但次次卻又總被自己否定。找不到說服自已的理由,這種思緒一直把我們困擾。
蘇格拉底說:“承認自已的無知,無知乃是開啟智慧之母”。就連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人都承認自已幾乎一無所知,麵對真理的大海,如牛頓所說的人類目前隻不過發現了個貝殼而已。而《時間簡史》的作者家霍金,現今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宣布放棄宇宙終極真理的研究,他認為宇宙的事物遠遠超出了人類目前的認知水平,這能用比不可思議還不可思議來形容。事物本就繁雜,無知乃是常理,在《論語?為政》也有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已不知道,這本身就是智慧。所謂學問愈深,未知愈重,無知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懂裝懂自我臆斷的把無知當有知,把對於事物片麵的錯誤的或並沒經過科學百分百論證的解釋當做真理。而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人還要把這些片麵,甚至於錯誤的理解當成真理去教育別人,去強迫別人信奉,去謀殺束縛別人思想。
人類的進步本就源自於不同思想的相互撞擊,人類的智慧也大多都是相互啟發的結果,人類科學的發展,大多都是在論證不同的假設,猜測中前行的,思想的自由才是這一切的根本。
在這本書中我對一些事物可能做了好幾種假設,或不同的猜測,這都源自我不同時期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學科與觀點,此書用時數年,最近才成書於長安,其間做了很多次的修改,有什麼新的設想我又會加進去,本書討論的本就是些沒有定論有事情,根本談不上那些種解釋或猜測更為合理,所以我也沒做修訂,都給予保留了下來。
本書談的也就是一個“人”字,隻有了解“人”真正的意義,人類的存在的價值才有可能尋回。但“人”其本身就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雖然我盡已所能的從不同的學科和不同的立場去探討這一命題,但無奈人類目前所知有限,這也就注定了我們對於“人”的很多問題無法做出科學的論證,人類目前能做的,隻能是去猜測種種的假設與可能,在事物沒有百分百科學的定論之前,任何假設與猜測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根本談不上那種比那種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因為這宇宙的事物往往總是出乎人類所意料的。
隻有不同觀點相互交流的存在,才能有不同思想的相互撞擊與啟發的可能,而這也是我寫此書的原由所在。
胡塗
總編的話:
《我是誰》一書, 是作者胡塗多年來編寫的文章, 經過係統地整理結彙而成就的一本個人對人類哲學敲問追尋的圖書經典。本人也是個哲學愛好者,回想, 接過《我是誰》的來稿研讀後, 我不得不對作者練就對人生的探索追尋, 對人類存在意義發掘的堅持與努力而感到佩服, 尤其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 顯然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