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沙古鄉農技站招考一名農科員,事業編製,條件是農校畢業,應屆生,本地人。
全鄉有5人,取筆試前兩名麵試,角逐一名。這樣的招考,有些邪乎,在縣委常委會討論批準招考方案時,竟達成一致共識:肥水不流外人田—一箭雙雕。一雕是人才不外流,二雕是崗位不外流。楊冠江接到麵試通知,欣喜若狂。他不知道自己筆試是幾分,也不知入圍的另一個是誰。反正能麵試,希望已冉冉升起。麵試考場設在縣農業局,鄉農技站是農業局下屬機構,這不難理解。
農業局楊冠江熟悉,畢業時就在農業局實習,局長副局長,楊冠江都認識。楊冠江自信能沉著、冷靜、毫無懸念的拿下這個崗位。楊冠江忙乎一晚上,理發,刮胡子,整衣理裳,改頭換麵,對著鏡子演練,做各種表情,比劃動作,興奮得難以入眠。他很清楚,全鄉5個應屆生,對手無論是誰,都不及他,大家在農校一起學習生活四年,彼此很了解。楊冠江專業成績不錯,文筆不錯,口才更不錯,這就是他自信的資本。
天剛亮,他就一個人趕往縣農業局。在門口下車,他買了兩包好煙,這局裏認識的人多,少不了要打招呼遞煙點火。剛上二樓,迎麵就走來局長。局長滿麵笑容,還跟楊冠江握手,並叮囑道:“不要緊張,好好表現。”楊冠江點點頭,趕緊掏出好煙,遞一支給局長,正準備點火,局長匆匆走了。
楊冠江往下一看,一輛三菱車駛進農業局大院,牌照的打頭字母是j,原來是縣紀委的車,局長是忙著去迎接他們。楊冠江又往三樓去,因為考場在5樓小會議室。剛上三樓,迎麵來個美女,看著麵熟。
果然,是個熟人,大熟人。兩人相視一笑,還是楊冠江開口:“王茜,是你,辦啥事?”“我來麵試啊,沒想到是我們倆入圍。”
王茜微微一笑說。“你不是沒畢業?筆試時好像沒見你?”
楊冠江確實奇怪,王茜今年大三,再說,當初報名、筆試都沒見影兒。
“我也算是特招吧,學校推薦的,提前畢業。”王茜說著就擦肩而過,臉上洋溢著必勝的微笑。
“哼,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楊冠江自言自語,又往5樓去。小會議已有好幾個人,他們在打理考場。楊冠江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不管認識與否,挨個兒遞煙。
紀委的監考領導,麵試的考官,農業局的班子,很快就進入考場。正式的考官是3人,其他算是旁聽參考。楊冠江第一個進去,這麼多人,他有些緊張。局長給了他一個讚許的微笑,他才鎮靜下來。
麵試的考題是考官出的,第一道題:簡單闡述大農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意義。這難不倒楊冠江,略作思考,他就理清思路,分層論述。整個過程,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宛若滾滾長江,跌宕起伏,一瀉千裏。在場的人無不點頭讚許,敬佩他深厚的專業底蘊,敬佩他臨危不懼超強的文字組織能力,以及嫻熟的口語表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