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意識是什麼?(1 / 1)

一個人有沒有意識,是看他對外部的刺激能否做出反應。雙縫幹涉實驗的微觀粒子,能對外部的觀察做出反應,改變自己作為波還是粒子。從這個角度看,微觀粒子也是有意識的。一塊石頭沒有意識,因為不管我們怎麼觀察它,它都無動於衷。

人因為有意識就可以決定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因為有意識就可以決定喜歡這個女孩還是喜歡那個女孩,因為有意識就可以決定進這扇門還是那扇門…意識給了人自主的隨機性,而不是拋硬幣的聽天由命。在生命體的意識裏,同時存在兩種狀態,就像波,同時存在波峰和波穀。微觀粒子隻有作為波的時候,才能同時存在於不同地方。

意識就是波?生命的意識是腦電波,而微觀粒子是物質波。有波才能同時存在多種狀態。微觀粒子的波是意識波的基礎嗎?如果是,為什麼由微觀粒子組成的一塊石頭沒有意識,而由微觀粒子組成的生命體卻有意識?我們知道這其實是結構問題。。

微觀粒子的波不是產生意識波的基礎,隻是它們的形式類似,就像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形式類似,但電磁力不是形成萬有引力的基礎。

結構決定功能,隻有特殊的穩定結構才有特殊的功能。隻有物質足夠小,才會有量子態。隻有物體結構足夠複雜,才會有生命意識。所以當生命體死了,物體的結構就解體了,意識也就不存在了,靈魂也就沒有了。意識和靈魂是跟隨物體結構的,不可能一個人從家裏去學校,他的意識和靈魂還停留在家裏。意識、靈魂與物體結構不可分離。這也是物質決定意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