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遼使金殿舉反書 梁王設計薦薛南(1 / 3)

第一回遼使金殿舉反書梁王設計薦薛南

詩曰:

清氣飄浮演化天,濁霧沉澱凝鑄地。

陰陽縫隙育萬物,伏羲八卦日月星。

三皇五帝禮儀全,堯舜讓禹尊卑分。

夏傑無道民歸商,殷紂殘暴西周興。

姬室衰弱戰國時,吞五定七鍾無豔。

衛鞅變法強秦出,劉邦斬蛇滅二世。

漢王無能起三國,孔明化虛晉後主。

南北格局隋一表,煬廣淫亂盛唐室。

古代青史,先輩傳書,不言曲直,難辨忠奸。世間之事,曆來善惡兩立,黑白分明。有德者自有所嚐,有怨者必有所報。人之七情六欲,生來皆有,本無可論,隻是一腔熱血,滿腹經綸,不吐不快。仰慕者天下英雄,懷恨者自利小人。美色男女所好,富貴人人所享,卻不知一輪明月,照何庭院,且在天意。日思夜想夢幻一場,走街串崗徒勞無功。命裏有她自來相聚,緣分深淺早有定數。從來追隨,花前彌留,月下相會;哪裏曉得,英雄磨難,百煉成金。三分耕耘七分收獲,勵精圖治得嚐所願。江山如畫,虛度留憾,清風劍在手,天下蒼生為已任,方顯英雄本色。正是:

日月韶光照寰宇,錦繡山河美人出。

千古英雄留名傳,鬆柏清風醉書生。

唐朝,建都長安,自高祖李淵創國基,次子李世民繼天子位。李世民乃一代明主,得紅門眾將,勤政施德,掃平四夷,奠基李氏二十四代家業。唐室三傳高宗李治,溫室秀才,昏庸自傲,無視忠良諫阻,敗壞綱常倫理,納武氏為後。武氏,名則天,乃太宗之閑妃也。高宗娶母封後,種下李氏淫亂之禍根,斷送三代江山。武則天奪帝位,改國號為大周,屠殺李氏僅剩二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依次繼之。傳之李隆基,搶兒媳楊玉環為妃,可謂前車之鑒未平,後車之覆有顯,然視而不見,屢屢躍入酒色之淵,世人之愚昧也。楊玉環私通安祿山,安祿山淫亂宮闈,舉兵造反,挖掘太廟,盡毀李氏宗廟,至此唐室氣運衰弱矣。複傳三代,至唐德宗李適繼帝位,已有十六年也。中原之地翻雲覆雨,各路藩王,反複無常,唐室內憂外患,秦、程、羅等紅門之後,隱山林,江海。唐室江山水中飄搖,風中樓閣。

有道是:

月有盈缺,人有禍富,國有盛衰,草木枯榮。若無奸邪之恨,必無英雄之氣。未嚐辛酸苦辣,便不知,那榮華富貴,來之不易。

話說一日唐王上早朝,金殿議論國事。五更天,金陽樓,響金鑼。唐王起之昭陽宮,三宮六院皆搖動。宮女太監左右奔走,閑妃嬪妃前後伺候。頭戴平天冠,身披金龍袍。腰圍昆玉帶,腳登重赤舄。隨和之寶甩左右,明月之珠落前後。眾生之主皆子民,富貴之極己所有。飾畢,太監扶上金頂轎,奏九戲,起聖駕,過溫德殿,度韶華殿,湯賽香殿,躍金龍橋,走玄武門,入金馬門,榮登含元殿。文武百官,路遙者騎快馬,便利者乘軟轎,近路者徒步行。皇帝親王侯貴族,皇後戚閣老國舅。宰相,賽相,八大朝臣,十二天官,二十四法官,三十六尚書,六十四路節度使,七十二大人,兵部,戶部,翰林院,眾有一千二百七十二臣。含元殿,金碧輝煌翡翠牆,攀龍附鳳玉石柱,威嚴雄偉數丈高,鸞鳳丹墀聖禦案。金殿內三公六卿,左右四行,分尊卑而立。蟒袍長靴,頂帶花綾,佩帶整齊,象牙護板,遮其麵目,以尊龍顏。唐王入坐九龍墩,百官朝賀,三拜九扣,高呼萬歲,頂帶悠然,花綾飄浮,羅袖搖甩,蟒袍拂動,可謂人間富貴皆在此。正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所到之處莫非王土。

麵南背北號稱孤王,九五至尊言之皇帝。

百官賀畢,唐王抬眼視眾臣,鬢須落霜,彎腰駝背,老者居多。唐王龍顏不悅,下旨曰:“自朕即位以來,早晚勤勉,費心勞神,大小國事,無不三思而令,七慮而行,以為從樹唐室,以複先皇之業。今十年有六,吾誌未成,諸卿已是秋風暮色,盛世容顏深遠也。朕雖有齊桓公,秦孝公之誌而不得管仲,衛鞅之才,頻出求賢令,無將相入目,藩鎮多叛,諸侯持強,此皆眾卿之誤朕也。望諸卿盡心國事,為朕分憂,從振大唐之威也。”眾臣曰:“臣有罪。”唐王怪群臣無能,卻不知自性多疑,用人不明,雖有魏征、房玄齡,豈可識得其才,張良、陳平有又何用。唐王複下旨曰:“有事啟奏,無事散朝。”言畢,隻見黃門官進殿扣拜,報曰:“稟皇上,東遼遣信使來,武門外候旨。”唐王疑之,曰:“宣!”黃門官帶遼使而入,使臣直至,玉階行禮。手入懷取書上舉,曰:“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小人奉遼王之命,送書皇上禦案,細情盡含書中矣。”侍官上前取書,舒展唐王龍案,唐王觀之。

書曰:

大遼國,國王姬堯親筆,寄於唐主李適之麵,爾李氏乃酒色之徒也,娶母納媳,淫亂宮闈,敗壞綱常,殘害忠良,天下人所棄之。汝無德無義,親近小人,有何顏麵,穩坐九龍墩,號令天下,天下乃非一人之天下,強者居之。吾大遼上將千名,精兵百萬,萬民樂業,四境順服,爾等君臣,若明事理,速下龍案,帶九龍墩,傳國玉璽,來碎葉城請罪,本王免其死罪,賞汝畝田養老。若貪婪皇位,執迷不悟,吾遼兵西入雁門關,踏平長安城。那時雞犬不留,玉石俱焚,悔之完矣。留汝半年之期,慎之,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