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總部基地開建(1 / 2)

最後楊光想了一個可以完全神不知鬼不覺的辦法,那就是直接在實驗室這裏用掘地盾構機直接打一條隧道直達青冥山山體內部。

想好了怎麼解決這些機械設備的問題,楊光也不拖泥帶水,開始研究起機器人來由於不並不是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他隻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完成他基地裏的偽人工智能的命令即可。

十幾天後楊光製造的第一台機器人就通過了測試完成可以上線生產。

楊光看著這個機器人很是滿意,這個機器人下麵是一個由履帶組成的行動軸,上麵由八隻大小各不相同的機械臂,這八個機械臂的加工方式和加工精度都不想同,大的機械臂操作力量可以達到10噸重的力量。

當然由於大的機械臂屬於注重力量型,所以加工精度隻能達到厘米級的控製精細程度,最小的也是加工精度最細的可以1納米級的加工精度,但是力量卻隻能達到兩百千克的力量。

不過雖然看上去沒什麼,但是楊光隻要想他甚至可以再幾個小時內改變他的加工程序和加工方式讓他成為一台可以生產出這個世界上最先的智能芯片。

有了第一台機器人的誕生,楊光也開始研究起他的掘地盾構機了,而機器人的生產則由偽人工智能控製起楊光研發出來的那一台機器人生產製造。

盾構機的研發倒是很順利同樣花了他十幾天就完成了,但是盾構機的生產和這些機器人的生產材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了,原本自己還能以實驗為由讓公司采購,但是隨著楊光的生產需求增大讓外界開始有些聲音說星耀科技準備進入製造行業的樣子。

但是現在外界本來有著一大群公司都在擁護星耀科技的代工企業要是知道了,他們肯定不會幹,因為一旦星耀科技開始了製造業上的投入,星耀科技的訂單還有他們的份嗎?

而現在的星耀科技還很弱小還不足以抵抗其他方麵的壓力,他還需要這群代工企業幫助自己擋債,所以楊光隻能另想辦法來購買原材料。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溫雅卻說她們那邊經過近一個月整合的星耀建築公司整合完成了,所以楊光決定將以建築公司的名義去購買生產材料。

有了生產材料,楊光的實驗室裏機器人開始全力製造起掘地盾構機起來,同時第一台掘地盾構機也開始了動作挖掘地下隧道直達青冥山山體。

至於勘測地形的事楊光並沒有在意,因為在研發盾構機的時候楊光就已經考慮好了地形勘測的問題。

因為掘地盾構機裏麵就安裝有全地形勘測儀,這個勘測儀可以勘測出盾構機方圓一公裏的地下有些什麼,他甚至可以精確到這個地下哪裏有空洞,哪裏有地下河流及礦藏岩層。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光一邊去星耀建築公司招聘人員,一邊有安排下麵的建築材料廠家按照自己配方生產建築材料。

十月一號,東林市市委,東林市商界許多的商界大佬都都來到青冥山上的建築工地上,其實不僅這些東林市就是省裏的高官和國家科學院的那兩個老頭也來到了青冥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