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1 / 1)

假期,回到農村。去看看爺爺奶奶。

即使下午還安排了補習班,但也去了。家人忙活了一陣,十點多才出發。到那兒已經接近11點了。

寒假一別,距離一個多月。這一次爺爺的頭發灰白了,我長高了。搞過他半個腦袋。原本應是他高我許多。

爺爺在院子中的感歎,想是在不舍得舊時光,也僅僅接受著——自己真的老了。

一行人步入屋內,奶奶在廚房舞動鍋鏟,我急忙叫到:“奶奶!來了啊!”“哎!哈哈哈哈!好!啊……人又高過了嘛……”她都顧不及鍋內快冒煙的油,說著打開烤箱,半隻烤雞端了出來,又不時回頭看看我。她顫抖的雙手碰到了筷架,還沒來得及整理,青菜又下鍋了。

等我們來到這棟別墅,才讓這裏稍微熱鬧些,看著寬敞的客廳,心中有股說不出的苦澀。別看這是別墅,可是爺爺用一輩子換來的,不過,這應該不是他想要的別墅。直到我們來,才讓這兒變得有意義。

奶奶的飯菜還有些許未燒完,爺爺打開後麵的門,讓我們跟他到後山去。

我真的萬分欽佩爺爺。這幾平方米的後院,被後山和廚房夾著。水池用來蓄山泉水,石灶可以在過年時燉年貨,手砌了一個石桌(更應該說是石台)可以洗衣、打理菜蔬,還有大理石手動切割做的搓衣板……

這樣子小巧的後院結構,抬頭就是天井,用厚玻璃蓋住,遮風擋雨。一側的山用水泥砌了,爺爺做了階梯,可以上去。剛上幾步就能見到一個平台,這是爺爺挖出來的一個平台,同樣水泥鋪地,由這一旁搭小屋,可以放農作工具。

向上看,塊塊小型梯田錯落,都是爺爺和奶奶手工砌的,種有魚腥草、蔥、玫瑰、藍……這些完完全全是一個植物園,一個屬於爺爺奶奶的植物園,是他們的小天地。

到這兒,後山的旅程才剛剛開始。階梯一高一低,左右交叉成績自行向上延去,再走個幾步就到頭了。能看見泥土,果園就到了。小山坡,柚子樹、櫻桃樹、枇杷樹、楊梅樹、桃樹、李樹,每種各兩三株散落山坡,每兩棵樹之間有一塊幾平米的小菜地。不要怕上山麻煩,雨天濕漉,爺爺奶奶早已鋪上石板,插上瓦片。這座後山就是一巨大的盆景,景物豐富的難以言表。

枇杷樹上結了果,已經熟了。爸媽提著籃子匆匆上來,順著爺爺的手勢,摘起枇杷。

“哎,本可來摘櫻桃,可惜統被鳥搭去了”爺爺插起腰,“鳥咋介無得好吃,都來搭我櫻桃”。“阿爺儂個櫻桃甜,動物統歡喜”,我剛說完,他給樹披上漁網,“鳥兩三隻還好,一來全族出動,我弗舍得”,他笑著。

中午,太陽升高,地麵水汽蒸發,濕熱濕熱。大人們摘著枇杷,我脫下衣服向山上跑去。再爬上一段,石台階沒有了,改成水泥石子鋪的路,周圍都是原生態的野生植物,琳琅滿目,小巧玲瓏,數不勝數。

轉身,這個小山坳就盡收眼底,河流小溪圍繞著這些房子,好一派江南水鄉的氣息。還可見楊柳依依壓枝低。。

奶奶上山來乎喊我們下去吃飯,媽媽提著兩籃子枇杷同我下去,隻有爺爺站立在半山腰原地,不斷環顧,一直尋找著,心裏欠缺的東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