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古箏和古琴(2 / 2)

“所以,在音色上,兩者是不分上下的,隻是表現形式不同!”

李岩走到了田雨晨身旁,拿起了指套,試圖拔動了一下箏弦,而後抬頭道:

“難道就沒有人,想到給古箏編寫一些曲子麼?”

“為什麼非要套用古琴的曲子,或者借助古琴曲來改編,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麼?”

“兩者的音色本就不同,這樣曲子套用這不是更凸顯古琴的出眾光?”

李岩一針見血的說著,尹雪慧卻是苦笑了起來。

“給古箏編曲,談何容易……土大古曲都是經過5000年的曆史沉澱,才有了現如今的地位。”

尹雪慧沒說下去,但所有人都清楚。

古箏編曲,這難度不亞於編出土大古曲《高山流水》這些曲子……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挑戰《高山流水》,這怎麼可能?

“這怎麼就不可能?”

李岩看著在座的所有人,“在音樂之父巴赫沒出生前,誰能知道,小提琴曲會如此的美妙?”

“在音樂神童莫紮特之前,誰能想象,鋼琴會成為樂器之王!”

“在交響樂之王貝多芬沒創出《第五交響樂》、《第六交響樂》之前,誰又清楚,交響樂會是如此的悲壯有力,能感染人內心最強烈的共鳴和感動!”

“在舒伯特、肖邦、李斯特…”

李岩一口氣說了7,8個音樂家的故事,每一句話都越發大聲。

到了最後,他眼神直勾勾的看著尹雪慧。

“在我沒有證明十大猜想前,誰又能知道,世界十大猜想會被我證明?”

“一個人沒有夢想,跟鹹魚都什麼區別?”

李岩對著田雨晨道,“沒有曲子,我們可以創作曲子,古箏隻是一門樂器,樂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天創作不出來,那就2天,2天不行,那就一周,一周還不行,那就一個月,半年,一年,乃至一個世紀,這個世界,永遠不缺乏人21才……缺乏的隻是敢於去想、去做的人!”

李岩說完,滿堂震驚,別墅內更是安靜的一根針掉地都能聽到。

而李岩的內心,然不是和他說的那樣…

…在這個世界,雖然沒有婁樹華,所以也就沒有古箏第一名曲一—《漁舟唱晚》!

在李岩前世,婁樹華的《漁舟唱晩》,是中國古箏藝術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歸去來辭》為素材,發展編創而成。

以弦箏,五均調律定弦和弦柱樂器的特殊結構和性能,充分發揮了古箏的彈按技巧和聲韻配合的妙用,詩情畫意,切題發揮,突破了地方風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