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夢想與幻想是不能混淆的概念(1 / 2)

人生如登山一般,必須抓牢身邊的那塊石頭,借此再一步一步往上爬。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遇到行不通的路程時退回來,重新尋找更合適的位置,抓牢著力點再繼續前進。

看著遠處的山峰是必需的,但我們也要確保那是可以到達的地方,在那之前,我們更應該著眼於最近的目標。遠處的風景是夢想,近處的風景是理想,相比於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抓住眼前的一切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這不僅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選擇,更能讓我們的付出體現出效率的價值。

從前,有一個蝸居在山腳下的小村落被一場罕見的洪水襲擊得慘不忍睹:房屋幾乎被衝為平地,許多人的生命也被無情的洪水奪去了。其中,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也是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在洪水中,丈夫第一時間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妻子,而他們8歲的兒子卻被洪魔無情地帶走了。

起初,村裏很多人對這個不幸的家庭都表示深切的同情,都紛紛前來安慰這對年輕的夫婦。但事情似乎漸漸發生了變化:有些人開始對那個男人的選擇產生了疑問。在突如其來的洪水麵前,丈夫選擇先去挽救妻子的生命,而放棄了他們的兒子。“即使兩人感情再好,難道孩子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就應該成為被舍棄的對象嗎?”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爭論,一時間充斥在山村裏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報社的記者路過此地,聽說了這個故事後,頓時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如果隻能救活一個人,究竟是該救妻子還是救孩子?愛人和孩子哪一個更重要?於是,他深入村中找到了那個男人。

“眼看著洪水衝過來的時候,根本來不及讓我有任何過多的想法,妻子就在我身邊,我們都不想失去對方,於是我就抓住她拚命地往山坡遊。而當我返回去的時候,兒子就已經不見了。”男人又一次哽咽。

這時記者明白了,不是父親不想救兒子,也並非丈夫眼裏隻有妻子,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隻有能力去抓住妻子。記者最後安慰男人說:“請不要過於悲傷,畢竟你從洪水中還救回了你的妻子。”

有時選擇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這種時候我們要依靠本能,選擇一定能夠成功的選項,這樣才有可能體現效率的價值。這個男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至少,救活一個比失去兩個要好。麵對洪水,他不存在選擇,他是一個深愛著妻子的丈夫,同時也是視兒子為至寶的父親,二者同樣重要。隻是,在還沒來得及讓他有時間考慮的時候,他已經本能地伸出手去緊緊抓住離自己最近的妻子。這是最為現實和明智的,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如果他放棄妻子去救孩子,可能最後失去的就是兩個人。

奢望著不切實際的目標,對我們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有把握好最近的目標,付出才能體現出它相應的價值。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壯誌未酬之人,他們未達成理想的原因就在於忽略了自己眼皮底下可以先做到的事情,放棄了手邊最易實施的簡單之行。從達成離我們最近的目標開始,實際上就是一個把煩瑣的事情簡單化的過程。也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順著人生陡峭的崖壁攀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