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烽煙四起(2 / 2)

平逸悔不當初,偏又技不如人,想反悔都沒有資格,隻能憋憋屈屈地留在這京都城中,給王妃的看家護院了。

楊道濟策馬行去,帶著兩萬精選出來的士兵,祭天、誓師之後,便潮水般向著檀州方向蜂擁而去。

一路上倒甚是平安,隻曾遇到幾次小股的流民叛亂,楊道濟順手都收拾了,因此還耽誤了一點時間,等到檀州,已是三日後。

檀州多山,峰巒疊嶂,若非廣布了斥候,根本就看不出哪裏會藏著一股人馬。

不過楊道濟也不著急,楊道靖在這一帶張貼的尋求名醫的告示還在,他跑不了了。

隻要找到了楊道靖,父皇自然就要找到了。

就這麼一座山挨著一座山地搜過去,終於查到了楊道靖人馬曾經的駐紮之地。

說是曾經,因為這裏已經人去營空,隻有零零散散的幾個老弱殘兵,還在苦苦支撐。

楊道濟忽覺得不妙,楊道靖跑的這麼快,不似匆忙撤離,倒像是有預謀的玩了一出金蟬脫殼,那他將自己賺到這荒山野嶺裏來,是為了什麼?

調虎離山?

楊道濟腦海中“嗡”得一聲響,立時便下令撤兵,不管他的猜測是真是假,他都必須回京看一看!

若是假的,大不了他再來檀州,若是真的……楊道濟忍不住頭皮發麻,京都啊京都,那裏如今可有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可惜楊道濟的馬再快,也沒有京都的局勢變化的快。

楊道濟走後第二日,京都西北百裏處便出現了瓦剌人的蹤跡,滿京都無不戰戰兢兢,燕王不願動用自己的軍隊,便派人去通知了鎮國公,要他率領西郊大營的兵馬出城去抵禦瓦剌人。

鎮國公當然不願意,他駐紮在京都,一是為了捍衛京都的安危,二也是最重要的,他要保證景王妃的安危,這是景王殿下千叮萬囑的事。

鎮國公不肯出馬,燕王無奈,隻得派出程大猷,率領了兩萬大軍去了西北,本以為瓦剌人該消停消停了,沒想到緊接著便傳出了消息,蔚州方向也出現瓦剌人的身影,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西北的硝煙還在彌漫,燕王隻得再次請求鎮國公出兵,這回鎮國公也無法拒絕了,因為京都武將,程大猷已經出戰,剩下的大都是文官,還有一個賦閑在家的武將是承恩公,可他久不掌兵權,士兵不聽他的,帶著也是費勁兒,數來數去,還得靠他。

鎮國公隻得整裝待發,他臨走特意進城來看寶珠,道是叫她小心防備,又分出一半的兵馬,共計一萬五千人,交給了平逸,叫他親自統率,若有不測,隻管護衛著景王妃。

平逸接了鎮國公這一批人馬,再加上他先時手中的一千人,便有了一萬六千的規模,這本來不算少了,再加上楊道業手中的兵馬,京都總共還有四萬的兵力,拱衛一座城池已經足夠。

這是瓦剌人沒來之前,滿京都的認知。

可對上黑壓壓的十萬瓦剌大軍,這小小的四萬兵士,便弱的好似猛獸麵前的麋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