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城見機不可失,連忙從揚州家中調了五十萬銀子出來,並組織了大批人手,一口氣在京都增開了五家鹽號。
可鹽號是開起來了,貨源還是個問題。
不過汪東城也不擔心,之前他就開了一家,各處關係都走通了,如今不過是缺些鹽引,隻要有銀子,定然也買的到。
如今“開中法”已經實行了上百年,鹽商也早已分了“引商”“運商”“行商”三大類別,隻有葉家這樣的大戶,才會三者兼有,自成體係,而一般的鹽戶,隻擔任其中之一,也能年入百萬銀兩。
汪東城自家知自家事,葉家乃是晉人,開中自來有優勢,而他是揚州人,距離邊地遙遠,想要進行“商屯”自產糧食與官府換取鹽引,自是十分艱難,所以,目前他隻能做個行商。
而以後麼?
汪東城想著上回見裴大人時,裴大人曾說過的主張——“納銀代米”,想著等裴大人入主戶部,便要開始推行這一措施,到時候,無論邊地有多少糧田也無用了,因為用銀子就可以直接購買鹽引,如葉家那等坐擁邊地千畝萬畝的晉人可就該倒黴嘍。
嘿嘿,這兩年葉家那老太婆沒少給自己使絆子,聽說她病入膏肓快死了,葉家如今又官司纏身!
還有比這更好的時機嗎?
這可真是風水輪流轉,合該自己發達。
汪東城微微一笑,覺得體快身輕,辦事時更是精神抖擻,他坐在明堂之中,中氣十足地看著剛從外麵回來的管家:“於盛,叫你去找的那些運商,找的怎麼樣了?”
於盛這些日子忙壞了,汪家鹽號選址、修葺、開張,裏裏外外多少事,老爺全交給了他!
於盛以前隻是幫兄長於茂打下手,早就羨慕兄長的繁忙了——畢竟繁忙之後,總會有與之匹配的回報。
雖然兄長因辦事不利栽了,但於盛相信自己比兄長高明多了,老爺交代的事,他一件件一樁樁都辦得妥帖,自然就不會步兄長的後塵,所以,於盛願意忙的暈頭轉向。
而今,他在府中行走,哪個不喚他一聲“大管家”?
就連外頭,也無不尊稱他一聲於爺。
這不,他剛在外頭放出風聲要買鹽,就有人主動上門來同他合作了。
“找到了找到了,”於盛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一臉喜色地道:“今早有人回應了,說他們家老爺剛從河東解州東場運來一萬引鹽,因數量不小,別人都吃不下,問咱們要不要。”
“要!怎麼不要!”汪東城大喜:“好鹽好鹽!這可是天助我也!”
於盛忙又湊到汪東城麵前,小聲道:“老爺,小的打聽過了,原來這兩年西北不太平,地裏欠收,葉家的鹽引也不夠用,這才跟此人預定了一萬引解州鹽,沒想到這位黃老爺將鹽運來了,葉家卻不要了……為此黃老爺還同葉家鬧了一場,可葉家眼下是什麼情形?便忍氣吞聲賠了黃老爺五千兩銀子,算是了結了此事。黃老爺不得法,隻得另尋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