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門支支吾吾的說著道:“那個軍士,渾身浴血,手臂似乎還被打斷了。怕是驚擾了陛下。故而……”光緒蒼白的臉色之上,沒有著一絲一毫的猶豫。他黃袖一揮,便對著身邊的小太監道:“速去把那個軍士找過來,我要親自問一問,西直門的具體情況。”
那個小太監不敢忤逆皇帝的旨意,一路小跑便是領著一個全身皆都鮮血的軍士過來。在一邊的長順看到了軍士身上的淒慘。倒吸一口冷氣,他們都是屬於九門提督的護衛,並不是屬於神策軍的。
自從神策軍進駐了北京城之後,九門提督的很多職權便被嚴重削弱了。沒有了數十年前的那般的輝煌。不過九門要守之要務,依舊還是九門提督的職責。神策軍和九門提督所屬之間在皇城之中的衝突也是不少。這一次,這般劇烈的也是罕見。至於現在的九門提督便是榮祿所係的裕祿。曆史之上的裕祿本來是直隸總督,因為榮祿一係在戊戌變法之中遭受了打壓。故而,他現在隻是九門提督,
旁邊的禮親王世鐸一看那個軍士身上的血跡,皺眉道:“這載漪怎麼做事這般的荒唐。怕是裕祿又要鬧心了。”世鐸是不知道方才的那些弓弩之上,有著二營的印記。所以才說出了這番話。但是光緒一瞬間就是明白了什麼。
載漪等人在朝中拉攏群臣,暗結黨派。想讓溥雋入住東宮一事,光緒並不是沒有耳聞。但是光緒念及他的能力尚可,自己無嗣確實德行有虧。最關鍵的是光緒認為載漪並不敢造反。大清朝三百餘年,可不像唐之玄武門之變,宋之燭光斧影,明之永樂廢建文。幾百年來皇室內部的安定,已經讓光緒放鬆了很多。
但是放鬆並不代表愚笨。任何威脅到了地帝王王位的存在都必將會成為帝王的眼中釘,肉中刺。光緒的咬牙切齒,冷冷對世鐸道:“載漪反了。”這個時候,又有三十神紀軍的小隊長走了上來。對皇帝道:“稟報陛下,死士之中出現了宦官,內廷之中有人認出了這些宦官是當初被宮中賞給端郡王府的。”
光緒勃然大怒,對身邊的長順道:“速速派兵圍住端郡王府。一個人都不要放出去。”長順自然是知道今天的事情鬧大了,皇室內部的糾紛,對他這個神策將軍而言,也是神仙打架。稍不注意,怕是老佛爺也保不住自己。他趕緊應了一聲“喳!”便立刻的離開了太廟。
走到了廟門的時候,光緒還對長順遠遠的喊道:“把今天太廟裏麵的消息全部封鎖起來。所有參與了祭祀的皇親勳貴全部軟禁在頤和園之內,親王也包括在此之內。載漪行事雖然狂妄,但是並不愚蠢。今日太廟之內,必有其內應。”這個時候,站在旁邊的小德張有些慌張道:“方才侍衛們殺死了所有的刺客之後,已經有幾位親王,得了老佛爺的應允,回府報平安了。”
光緒一聽,眉頭便是擰在了一起。“速速把那些人追回來。朕要一個個的問。問問他們為什麼要反朕。”光緒眉頭之間陰雲不斷,自戊戌變法之後,他變了很多。不再像是以前那般的單純可欺,但是自幼大儒熏陶之下的仁愛,依舊讓他沒有對自己的堂弟親下殺手。雖然命令長順包圍早已經空無一人的端郡王府。
但是他並沒有傳令,讓武衛軍立刻回援。他依舊存在著和反叛皇族和解的想法,他沒有及時把武衛軍傳回卻終究釀成了一個錯誤。此且是後話,略表不提。
安排好了一切之後,光緒就回身進入了太廟之內,東堂之內還有著很多事情要向老佛爺交代。長順雖然今天在他身邊十分聽話。光緒也知道,隻要慈禧一個不允許,長順便是立刻會不聽光緒的話。在長順的眼內,作為母親的慈禧命令肯定優先於作為兒子的光緒。更別說慈禧還是他的伯樂,所以光緒必須要和慈禧商量接下來的事情。
太廟之內一切混亂漸漸的恢複了平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發生在了二進門之內的廝殺。至於知道了這些消息的,無一不是重臣貴胄。而且也是不在拘禁於頤和園之中的範圍之內。
世鐸沒有在太廟之內做太多的停留,眾多皇親的不歸,還需要他去安撫他們的府宅。所以他很快就和淳親王奕訢兩個人離開了太廟,分別回到了自己府內,準備深夜出訪。
進了禮親王府的大門之後,便有著一個蓄著小胡須的男人迎了過來。正是現在的監察院五品僉都禦史梁朝宗。他遠遠的道:“恭迎老大人已經很多了。”世鐸一路沉思著,苦著臉。看到了梁朝宗,一下子便是展開了笑顏,他道:“今日真是虧了賢侄,讓我帶去了這三十神紀軍軍士作為親衛。否則,今日怕是皇帝也要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