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裏所說的差距一般是指貧富差距,但在我看來,焦慮程度的差距也逐漸擴大。

越是焦慮的人越焦慮;越是輕鬆自在無壓力的人,越健康無煩惱,他們工作出色,效率也高。

究其原因是,現在的社會環境讓人容易焦慮,許多人也因此變得更容易焦慮。

簡單點說,我們發火、焦慮的理由是我們的價值觀與眼前景象相背離,也可以說是現實與期望不符。

“就這點小事,完成它不是理所當然的嘛……”

“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事?”

“不懂,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社會中,大家的價值觀相差無幾。

比如,對於工作,大家都認為“一旦在這家公司工作,就會一輩子待在這裏”“上級的命令就要遵守”“公司的酒會就要參加”“工作優先,私人生活靠後”。

另外,關於私人生活,我們會聯想到“要結婚”“要生孩子”“女主內,男主外”“不能離婚”等。

但現如今,價值觀逐漸多元化,社會正朝著可以接納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成熟社會備受歡迎的原因。

不過,在多樣化的價值觀中,情感卻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這也是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

“我知道維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重要,但明明工作還沒有做完,為什麼他就回家了!”

“照顧孩子無可厚非,但為什麼要在這麼忙的時候休假呢……”

“雖然頒布了禁止加班的命令,但隻是離開公司後在附近的咖啡館裏繼續工作罷了。”

從各種意義上來看,現在正處於社會價值觀和製度的大轉變時期。某些東西發生變化時,就會給人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為有壓力,人就容易焦慮。

前言中也提到了,“2016年來聽講座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2萬人次”,日本憤怒情緒管理協會統計了自2012年以來,有關憤怒情緒管理講座的年度聽講人數。

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的聽講人數約為8000人次。4年後人數增加了27倍之多,累計已經有60萬人次參加憤怒情緒管理講座。

這表明,在現代社會,憤怒情緒管理不再是部分特殊人群所需之物,已經滲透至你我身邊。

其實,無論男女老少,如果你因為工作、育兒、夫妻關係、人際關係而煩惱焦慮,如果你想解決煩惱,就可以來聽講座。

在憤怒情緒管理理論發源地的美國,該理論非常普及的一大原因是,那些無法控製感情,尤其是無法控製發火的人,被認為是不成熟的成人。

在日本,我們也期待著,控製憤怒情緒不再是特殊人群要掌握的技巧,而是作為一般人應該具有的素質得以普及。

通過閱讀本書,希望您和您的家人、朋友能夠養成不再焦慮的習慣,對作為情緒管理顧問的我來說這將是莫大的安慰。

安藤俊介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