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45章 探查(1 / 3)

警察在河裏打撈了幾天都沒有撈到六子的屍體,隻得放棄了,六子出現在邊境的村莊顯而易見是想逃出國境,經過走訪排查,六子在村莊已經呆了幾天了,他在等什麼呢?老韋苦苦的思索著——他是不是在等王立成的指示?王立成是不是也逃到了M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就差有個人明確的告訴老韋答案了。如果王立成逃到了M國,那要抓捕就難上加難,按照程序,先要上報公安部,由公安部出麵向M國警方發出協查通報,或許某一天王立成在某個街頭犯了什麼事,被M國警方盤查,發現他是毒販,然後通報中國,接下來又是漫長的引渡過程……

理論上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可實際上王立成要是呆在M國北邊這片法外之地,法律對他而言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這片法外之地M國政府已經幾十年沒有涉足過了……

一想到這些繁雜的程序,老韋就覺得心裏堵得慌,他站在界河邊,目光所及對岸景色和這邊一樣,卻屬於另外一個國家的山林,眼光被山林遮擋,在那片山林的某個角落自己要找的人或許已經變成了屍體,也或許正在摟著女人吃著肉嘲笑著自己的無能!心中一種鞭長莫及的感覺……

法律是社會治安的基石,但法律並不是萬能的,犯罪分子逍遙法外的事情並不少見,作為一名警察,每每到這時刻總會有一種無助感,他隻能盡力讓逍遙法外的事情越少越好。

司機、神秘爆料人、王立成、聶芸等人、迪奧夜總會、郊區農場、邊境雷門村,這些人物和地點在老韋的腦海裏不知道反複的過了多少遍,老韋將它們的關係組成了各種不同的組合,試圖找到突破口,可至今仍舊有一件事讓老韋百思不得其解——王立成的貨是哪來的?這麼一大批貨不可能憑空出現,他隻有兩個可能:一是王立成自產自售,二是從境外偷運。

老韋認為王立成自產自售這個可能性很小,而從境外偷運,現在邊防加強巡查力度,這麼大一批毒品是怎麼偷過了邊境?

若是在十年前,邊民通過山間的羊腸小道偷運毒品,這事情還真是時有發生,不過這些年禁毒宣傳大大加強,每個村都有專門負責的禁毒村幹部盯著,走私些山貨通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一旦涉毒,這是重罪誰也不會去冒險,這種螞蟻搬家式的運毒方式已經是越來越少了,至多也就是在走私一些山貨的時候夾帶個一兩公斤。這麼大批量的毒品不太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的。

小斌在雷門村走訪了幾天,也急的抓耳撓腮,這個案子比想象中要難得多,村民對警察天生的不信任感讓詢問進行得很艱難,現在得到得信息也隻是六子以一個普通旅遊者的身份來到這裏,租住在一戶村民家中,雖然這戶村民也覺得他和其他旅遊者不一樣,除了帶了些錢,沒有行李,甚至連換洗的衣物都沒有,可是六子給了錢他們也沒有過問——錢的確是好東西,他可以買情報,也可以讓人閉嘴,小斌最想知道的是六子和誰聯係,誰接應他,然而無論怎麼問,村民腦袋搖成撥浪鼓——他們實在也是不知道!

幾天的走訪可以算是無功而返,六子若已經是屍體,此時也應該漂到M國那邊了,想撈也撈不到了,在雷門村也挖不到什麼更多的線索,民警隻能撤離。

村民看到警察走了,都鬆了一口氣,這種半與世隔絕的小村有它的運行法則,雖然這個法則會與現行法律相悖,但這就是這裏祖輩生存的習慣,而不與官差打交道這幾乎已經成了雷門村的祖訓!

“我們是來幫他們的,怎麼他們都那麼不配合。”車駛出雷門村的時候,小斌看到車窗外那些漠然又暗自慶幸的村民忍不住抱怨道。

“他們可不這麼認為。”老韋因為工作的關係這種事情也見得多了。

“他們難道都不知道,毒品會害很多人嗎?”小斌對老韋的輕描淡寫有些詫異。

“誰會在乎呢?古話說,倉稟實而知禮儀,你能指望一個剛剛解決了溫飽的山村會大度到天下為公的程度?”老韋嘴上一邊說著,一邊翻看小斌的記錄,雖然他已經知道裏麵並沒有他想要的東西,可這是程序。

“也是,頭兒,你覺得會不會就是我猜想的,王立成就是利用當地邊民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以螞蟻搬家的方式走私?”小斌一直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是靠譜的,和M國接壤邊境線有數百公裏長,世代以來兩地邊民都有互通商貿的傳統,山林間互通的羊腸小道數不勝數,若是組織數個邊民,用馱馬走私毒品也不是不可能,而這些天在雷門村的走訪,村民的冷淡更堅定了小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