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記:5天4夜的戰場(1 / 2)

美是什麼?

有人說,美是鳥語花香;有人說,美是荷塘月色;還有人說,美是涓涓細流。

而對於森林消防的指戰員來說,美是危險麵前義無反顧、美是麵對火魔勇往直前!

2020年3月30日至4月3日,雲南境內,火災四起,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隊全體指戰員連續奮戰五天四夜,轉戰兩個火場,圓滿完成了昆明祿勸、西山武家箐兩起火災撲救任務。火災雖已撲滅,但火場之上隊員們戰火頭、攻險段,為保護國家森林資源赴湯蹈火、攻堅克難的那些日日夜夜,那些感人畫麵,仍然曆曆在目、難以忘懷。

最美畫麵一:火場“三劍客”,赤膽忠心戰火魔

風機手、水槍手和砍刀手在撲救森林火災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譽為火場“三劍客”,火場之上,他們劈荊斬棘、亮劍火魔,毫不畏懼。

4月2日下午13時許,剛撲打完祿勸縣翠華鎮森林火災的昆明支隊指戰員們還沒來得及休息調整又火速轉場到西山區武家箐火場。淩晨2點30分,支隊前指決定對武家箐火災發起總攻,直屬大隊、特勤大隊在支隊李孝忠支隊長、於鑫副部長帶領下撲打東側火線;昆明大隊在楊仙永政委、張楨林主任帶領下撲打西側火線。直屬大隊作為攻堅隊衝在最前麵,擔負著撲打火頭的艱巨任務。

早晨7時許,天開始蒙蒙亮,火線上風機轟鳴的聲音放低了下來,前方倒木縱橫、到處布滿了荊棘,撲火隊員已無路可走,不得不停了下來。直屬大隊周明泉教導員站到高處向遠望去,在他的左側就是火線,順著火線一直向前是一條布滿荊棘藤條和巨大倒木的巨大溝壑,作為一線指揮員,他深知滅火作戰中最寶貴的是時間,一旦錯過了無風天氣的有利撲打時機,一旦氣溫回升或者風向突變,不僅前麵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而且人員在密林中無法快速轉移避險,這將對撲火隊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看到這樣的情況,李孝忠支隊長馬上定下決心,命令直屬大隊和特勤大隊召集所有砍刀手,往火線右側密林處開辟道路,從山底迂回接近火線。

由於整個林子裏到處都是藤條纏繞著的倒木,再加上坡陡林密,有些地方的坡度接近70度,人員正常行進都異常困難,操作機具更困難,稍有不慎就有掉落的危險。有困難就克服困難,沒有路就砍出一條路,幾名砍刀手顧不上荊棘刺穿自己的皮肉,顧不上摔倒滑下山坡的危險,藤條太多就一條一條的砍,倒木太大就拿油鋸一點一點的鋸,硬是開出了一條新路。一級消防士溫榮斌就是其中一名油鋸手,作為“雙麵手”的他不僅油鋸使得精,炒菜也是一把好手,入職多年來,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任何時候都像一顆螺絲釘一樣緊緊的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手磨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血泡,在火場上連續奮戰6個小時的他不需要人替換,沒有一句怨言,誰又能想到,其實火場之下他是一名中隊的炊事員呢。

二級消防士周建華是一名風機手,他的任務就是打火頭、攻險段,哪裏火最大,他就出現在哪裏。在滅火作戰中,他就像是一把利劍一樣,直刺火魔胸膛。在西山區武家箐火場,他所在的大隊接到任務要對火線進行合圍,從淩晨兩點半一直到中午14點,他作為風機手始終衝在最前端,連續作戰接近12個小時沒休息,直到明火全部撲滅,他才知道背部已經磨破了皮、手心也磨出了水泡。卸下風機,癱靠在一旁,他掏出手機跟老婆、女兒報起了平安,看著鏡頭裏的妻兒,他笑的格外的開心,格外的“美”。

“鍾波,來這裏滅一下明火”,“鍾波,那裏又有明火複燃了,快去滅一下”,“鍾波……”在對講機裏,聽到最多的名字就是鍾波。鍾波是何許人也?為何頻頻被呼,缺他不可。原來三級消防士鍾波是直屬大隊一中隊攻堅班的高壓細水霧操作手,小小的個子背著裝滿水重達30公斤的高壓細水霧,不管是明火還是複燃火,第一個衝上去的始終是他。每次打火,隊員都說跟他輪流換一換,可他卻說自己已經習慣了,能再堅持堅持,而這一堅持就是五天四夜,不管再苦再累,他的身上始終帶著那股重慶人永不服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