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著連弩,趙歇十分興奮,多次連續試射以檢查性能。
概括來說,連弩性能關鍵在於連射速率、射程、穩定性這三方麵。
在第三次裝滿箭支試射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在第五支箭支射出後,上方箭槽內的箭支沒有及時落入水平槽內,導致連射中斷。
即使是近代和現代,亦難以完全避免武器出現意外的可能,比如機槍有可能會卡殼。
趙歇還發現了其他問題,在箭矢射出後,要間隔兩秒才能射出下一支箭矢,連射速率還不夠快。
在射程方麵,最遠能射到一百多米,在八九十米內能確保殺傷力,這方麵基本及格了。
總體來說,這連弩樣品的性能,勉強可以投入實戰中了,要是讓趙歇打分,會給個五十分。
新的發明創造,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能夠做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趙歇對黃庭靖道:“發射速度還太慢,射擊穩定性不夠好,重量最好能再減輕些。還需繼續努力,盡快改進。”
黃庭靖道:“大王,漢軍隨時有可能入侵,是否先製作一批使用?”
本身墨家就對劉邦沒有好感,再加上已向趙王效命,自然要站在趙國這邊思考問題。
趙歇想了想,說道:“再給你半個月時間,若這期間能有所改進,再以改進後的標準大規模製作。”
他要趕在漢軍再次進犯前,趕造出一批連弩。
隨即,他派人傳令,讓兵部先準備好建造連弩的材料,挑選能工巧匠,以便能隨時投入生產。
——————
燕地北部,軍都山,這裏有軍都陘。
在後來的史書中記載,這裏乃太行八陘之一。其餘為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
軍都陘南北長約四十裏,有一座雄關便建造在這裏,在秦朝時稱為居庸關,被稱為天下九塞之一。秦朝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軍都陘指的是居庸關關溝,這裏位於太行山山脈最北端,是太行山山脈跟燕山山脈的分界線。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就在扼控此口,防範著北方遊牧民族。
居庸關關溝南北皆有關口,南關口名“南口“,北關口稱“居庸關“。
二月中旬的這天下午,跟匈奴交易的隊伍抵達南口,早已在此等候的杜真、賀闡在南口外迎接,隊伍有序地進入。
從南口進入後,隊伍一直向北,抵達居庸關關城後停下,他們在這裏住宿一晚,將在明天從居庸關而出,跟東胡部落交易。
這天晚上,杜真接待著將領和官員們共進晚膳,商議好明天出關交易的具體細節。
當時,賀闡在跟東胡部落長老商量好交易細則後,在衛芳要求下又再待了兩天,跟衛芳更詳細地講述關內華夏大地的人和事。
回到居庸關後,賀闡便一直住在這裏,必須等到趙王派出的人跟東胡交易完畢後,他才會跟著一起回襄國,他作為出使東胡商談的人,亦需從中協助。
翌日早上,交易隊伍從居庸關而出,在西北處三十餘裏外,那裏有較大的平坦之地,跟東胡部落已提前約好在那裏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