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醉酒客(1 / 2)

一個名伏龍的小山村中,靠近山腳下的一處破落院內,此時正傳來一聲嗬斥。

“心平氣沉,眼疾手穩。給你說了多少遍,還是這個樣子!”

韓不寧放下手中木劍,對院內一位十二歲的少年說道。

這少年此刻還將木劍高高舉起,聽聞韓不寧這番言語,卻是未做任何辯解,隻是眉間緊皺,任憑汗水順著耳發滴落泥土。

韓不寧卻再未言語,腰懸木劍,徑直的走向了前廳。

這兩人之間並沒有師徒關係,對韓不寧來說,給這個小子教習劍法不過是平日的一份消遣罷了,久居此處,自然需要給自己找些趣味。

彥紹放下木劍,將其歸於架上。並未多言,隻是向著屋內三鞠躬後轉身離開。

回到自己位於果林旁的木屋內,彥紹取來木桶開始燒水。

自七歲那年父親病逝,而母親在舅舅的決定下改嫁他鄉後,他先是跟著一位孤寡老翁在此看守果園,一年前老人離世後就他一人居住於此了。

說是果園,其實麵積不大,隻是一位孤寡老人十幾二十年開墾出來的一片荒地,種植些果樹以求溫飽。

也幸得此地民風純樸,大家對此並未有何異議,才保留下這一方天地,使苦命人有棲身之所。

彥紹沐浴後換了身幹淨衣服,拿出韓不寧贈送給他的書看了起來,書很雜,有習武之籍也有治經之說。

正是初秋的時節,木屋內無半點悶熱之氣,還不時從果林飄來一陣清香。

屋外不遠處河流嘩嘩的水聲,院內幽安靜謐,兩者卻也相得益彰。

……

韓不寧回到前屋,將頭發披撒在肩上,身體斜躺在竹枕上。他一手將木桌上的酒瓶抄起,一手撐住腦袋,就這般灌酒入口。

酒水順著他喉嚨一頜一頜的流入肚中,也不在意有一些沿著嘴角灑落而打濕衣襟。

韓不寧出身京都韓氏,家中不乏居於朝堂之高官,而他為何至於此處的原因,卻是源於及冠之日,一名來自外鄉的老道長。

道長當日在眾賓客以及被朝野尊稱為韓泰山的韓老爺子麵前對韓不寧說出的一番話。

就讓身為韓家長子的不寧從繁繁星華的京都,到這相當偏遠平靜的小山村了。

當日至今已七年有餘,和他一道的還有一位貼身丫鬟,名為喜兒,負責照顧韓不寧的日常起居。

每月都會有家族的人送來物資與各種韓不寧所需事物,譬如書籍、美酒之類。

或許在京都舊友那些人眼裏,這已經是韓不寧失去某些資格的證明,而在村民的口中,神秘的他又讓人憧憬。

不論別人如何看待,韓不寧都不在意,失去以前的所有又如何,他本身就對那些東西毫無興趣,在與老爺子的談話後,隨後就出現了那道士所謂“盈缺之人”的論斷。

他知道,老爺子作出了取舍。沒什麼怨恨和不安的。既來之則安之,如此最好。

夜深,他停駐院中抬頭望月,真是一身麻衣不顯俗人氣,腰懸葫蘆更添浪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