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興河縣(1 / 2)

另一邊,蕭遠從太康離開後,依舊是一路東行,經過臨汾、河陽、邯鄲等地。

他便裝出行,每到一個地方歇腳的時候,都會明察暗訪一番,多於街邊小販攀談,或是去一些茶館酒家、說書之處。

因為這些都是熱鬧的地方,是老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閑談之所,從中可以聽到他們對當下政策是否滿意,對當地官員的評價,很多時候,還能聽到一些高談闊論,甚至於國家政治軍事方麵的見解。

就像在成安縣的時候,他在一家酒館充當食客,就曾聽到一桌青年大談對北狄用兵之事,頗有一種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之感。

當時彭雙還差點噴了一口茶,被蕭遠給瞪了一眼。

這些子民們啊,知道國家軍力強盛,便認為戰爭隨時可以打,殊不知,一旦開戰,苦的便是北境百姓。

當然,蕭遠也會走走看看,察看地方上的一些民生,比如到一些村子裏路過借宿,以真實情況看看百姓們能不能吃飽穿暖,生活到底有沒有改善。

還有各地的學院學堂,更是他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各個鄉村集中點的學舍,現在除了南疆,每個地方都已經有辦學。

總體來說,他經過的一些郡縣鄉村,都還比較不錯,地方官風評雖然不一,但也沒什麼大奸大惡之人,畢竟譚士敏那種是少數。

三月,蕭遠抵達濟陽郡興河縣。

此地縣令正是開國元年的新科狀元王元舉。

這裏以前是東夷的興河城,設縣之初還是一番破敗景象,但自王元舉到任,大刀闊斧,召集吏員、村長等開會,施行一係列縣政,至今時今日,已經大變模樣、具備縣城規模了。

王元舉的施政舉措曾經得到過朝廷的褒獎,濟陽郡守張善平更是曾將興河縣定為發展模範,以為各縣學習之榜樣。

可見王元舉政績斐然,算算時間,用不了多久,他應該也要升了。

興河縣,蕭遠幾人剛剛入城,入目並沒有那種高檔建築林立,幹淨整潔的街道,店鋪商販各占其處,民居巷子應有盡有,行人往來一片祥和,沿街叫賣者亦有不少。

要知道,這裏以前可是東夷地界,當初還是奴隸主時代,貧窮落後,不僅是民生,市集更是混亂不堪。

短短兩年,能發展成具備縣城的模樣,這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蕭遠雖然知道王元舉政績不錯,可實地考察,還是吃了一驚,因為他是很清楚這裏以前是什麼樣的。

彭雙亦是說道:“陛下,這興河縣,有些出乎意料的好啊,雖然沒有太康那種繁華景象,但這裏看起來更加欣欣向榮。”

“說的沒錯,把一個富縣保持原樣,和把一個窮困之地變成縣城,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蕭遠道:“這個王元舉,朕到現在還記得他考卷上的策論,開篇便是古來聖君者,必以民生為基石。”

“嘿嘿,咱們大秦的狀元,就是不一樣!”許虎傻樂道:“既如此,陛下,咱們要去縣府看看他嗎。”

“不必。”蕭遠也跟著笑了笑:“還是老樣子,咱們先找個客棧住下,然後到處走走看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