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大災(1 / 2)

第1087章 大災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時光如梭,歲月悠悠。

冬去春來,轉眼已到了第二年。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先是北方大部分地區自開春以來,數月不見滴雨,大地幹裂,江河幹涸,後是黃河中遊,洪流泛濫,淹沒數不清的農田,席卷房屋,哀鴻遍野。

接踵而至的水旱兩災,讓飽經戰亂的中原大地再次發生了震蕩。

受災地區,囊括了秦靈兩國。

對於此事,蕭遠和靈王都當作了第一要務,大開國庫,派遣重臣,賑災濟民。

朝堂上,丞相劉玉之是憂心忡忡的,他出列說道:“北方地區的旱災程度,非同小可,已有多地官府上報,稱餓殍遍地,府庫不支。”

“在賑災一事上,臣以為,當迅速控製波及範圍,避免發生大逃荒的事情,一旦如此,形勢將越發不可控。”

“是以,大王當責令各地官吏所轄。”

他的這個觀點,說白了,就是各地方官迅速控製好轄內災情,各自管好各自的轄區,不可讓災民發生大逃荒的情況,因為一旦如此,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將流離失所,動亂全國,賑災也會力不能及,即便災情過後,地方上也會一片狼藉,難以恢複生產。

他著重闡述了,地方災情,全國支援,就地解決。

這個提議當場就得到了蕭遠的認可,隨後,劉玉之上書《略論賑災措施》。

一在於重民思想這個理論基礎,二在於國家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三在於調動民間的積極性,四在於經濟手段的注重性。

這哪裏是什麼略論,此公文長達十三篇,條理清晰,囊括了全部。

簡而言之,其主要措施為:

賑濟,無償給災區提供糧草及生活必需品,幫助災民渡過這臨時的生活困難。

賑糶,在初步穩定災情期間,調動經濟,引糧米入災區,低價售賣。此款關乎糧商,換句話說,國家就是撥再多的糧食,也會吃光,也隻能解決一部分情況,要徹底恢複生產,這是必須的一步。

蠲免,免除災區賦稅徭役。

以工代賑,如築堤、修路、興建學堂、疏通河道等,許災民參加建設,簡單點說,就是讓他們有個工作養家糊口,不至於隻等著救濟糧,在災情穩定的同時,也創造了工程興修。

這是一項非常完善的扶持計劃。

蕭遠仔細閱過後,當朝大讚劉玉之,有此丞相,實乃社稷之福,國民之福。

議定賑災的最後,更是要劉玉之親自坐鎮。

一個丞相,其實政事是非常繁忙的,從這一點亦可看出,蕭遠對災情的重視程度。

劉玉之領命之後,沒敢耽擱,放下了手頭事情,第一時間趕到了重災區,肅陽。

肅陽乃郡,原屬涼國,下轄九縣之地,並不是什麼小地方。

得知丞相駕到,肅陽郡守穀正豐頓時就慌的不行,連忙帶領郡中官員出迎。

雙方見麵,施禮之後,劉玉之為了穩定肅陽官員的心態,不由笑嗬嗬的說道:“穀大人啊,你這正豐的名字,取的不好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