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固若金湯(1 / 2)

第966章 固若金湯

從對方的兵力分布,來推斷對方的進攻方案和防守策略,是一個統帥應有的軍事眼光。

從沙盤來看,蘇毅並未兵合一處,也根本沒有強攻襄陽的架勢,反而有種隱隱的圍勢。

簡單點說,秦軍在有意圖的將襄陽周邊占領,使中央巨城孤立。

韓州也很快提出了這個假想。

這時候,有將領開始對先前的退讓之策產生了質疑,認為棗城的丟失,直接導致了襄陽以北數縣的淪陷,以使目下戰局徹底陷入被動。

韓州堅持己見,說道:“今次秦軍南下,我軍隻采取以襄陽為重的戰略防守,此地,亦為南北首衝,秦王不得,絕不敢過江,因此,襄陽在,則楚無憂。”

他這段話說的倒是沒錯,自古以來,襄陽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得此地,而得江漢,即長江中下遊地區門戶大開,再無險關可守,一旦順江而下,江南唾手可得。

反之,若無此地,則無屯留之道,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尤其長江地區,水網密布,很不適合步騎作戰,這對秦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可一旦有了襄陽,這裏不僅能屯留大軍,而且四通八達,可以長驅直入,連接南北、縱橫東西。

可見此地戰略位置。

退一萬步講,秦軍方麵也根本不敢繞過小路,因為地理的原因,將會無法攜帶糧草輜重,且無法通行大軍,更有隨時被襄陽守軍切斷退路的危險。

因此,凡用兵者,都會將這裏視為南北決勝之關鍵。

在防守戰略保持不變的同時,韓州也立即給楚王寫了一封書信,彙報此間戰況,亦向其提出了請吳軍駐守臨漳的策略。

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今秦軍已有長圍之勢,為長江戰略計,當促使吳軍屯兵臨漳,與襄陽城作犄角之勢,而後固守,則南境無憂矣……

臨漳再一駐兵,那就將秦軍繞路的可能性也直接掐死了。

收到其書信後,楚王與一眾大臣緊急磋商了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秦王蕭遠,再調三十萬大軍,揮師南下。

至此,秦國此次南征,水陸大軍,已高達五十餘萬。

半個月後,襄陽城外。

蕭遠騎著戰馬,帶著一支精銳抵達,其餘主力大軍,則是分別駐紮在身後的各處要塞,可隨時遙相呼應。

此時整個襄陽,所有的吊橋被卸,浮橋被斷,也就是說,韓州摧毀了所有通往城池的橋梁,做到了完全的閉關鎖城,堅壁不出。

蕭遠一身黑色錦衣,玉簪束發,身邊跟著一眾高級將領。

抵達這裏後,微風吹來,麵前的護城河河水波光粼粼,目視之下,距離對麵,少說也有50餘丈。

50餘丈什麼概念,一百六十七米,這個寬度,對古代攻城戰來說,其難度是可以想象的。

蕭遠觀察一番後,忍不住感歎道:“襄陽城,憑山之峻,據江之險,不愧為天下第一城池。”

彭雙在旁也是瞪大眼睛道:“這,這,我軍將士,多為北方步卒,如何遊的過去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