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不應求決戰(1 / 2)

這一場桓國朝堂的辯論,隻有孫起一人主戰,結果可想而知。

他在前麵與桓相邱榮交談。

後麵同樣有一幫大臣,三三兩兩聚在一起。

有人盯著孫起的背影,低聲說道:

“他今日的態度,你們看到沒有?”

“哼!小小平民,一步登天,驕狂之氣,已越來越重……”

“處處不把我等放在眼裏,真以為自己是誰呢……”

“有此人在,桓國戰事不休,還是項戈將軍好啊……”

“關於此事,項戈將軍已邀我等共同謀劃,你們都有什麼好的計策嗎……”

“絕不能任由孫起這樣下去,否則,我等地位皆要受到威脅……”

若玩政治,孫起一個軍事人才,絕不會是這幫大臣的對手。

隻是人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罷了。

與此同時,桓涼前線。

桓國罷兵,全線後撤。

涼軍那邊,薛武亦收到了涼王的傳書,信中內容簡單明了,即令他和唐越蔡言,率軍火速趕往秦涼前線。

收到王令之後,薛武沒敢耽擱,不過在臨走之前,還是與蔡言商議了一番。

後者考慮了一下,說道:“鑒於桓王優柔寡斷、搖擺不定的性格,在桓涼邊境,我軍最好還是留守部分兵力,以防桓王突然改變主意。”

“蔡大人所慮極是,我正有此意。”薛武道:“那就留守十萬吧,現在秦軍那邊,有三十萬左右,以我國兵力來說,是足以應付的。”

這邊安排妥當,留下一將,駐守桓涼邊境,薛武亦立即動身,趕往了金嶺一帶。

戰場開始轉移。

另一邊,金嶺城內。

隨著石真的撤退,秦軍自然早已占領此地。

而後在上官文若的強烈建議下,蕭遠令人貼出了安民告示,並責令軍隊,不準燒殺搶掠,不準隨意擾民。

這一天,議事大廳中,他也召集眾將,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作出了一定的討論。

彭雙率先說道:“根據軍情,孫耀的十萬大軍,距離金嶺,不過百裏路程,末將建議,當趁涼軍主力沒有趕到之前,攻破孫耀防線。”

“恩……”蕭遠並沒有馬上決定,而是看了眼眾人:“你們的意見呢?”

田授道:“在下不同意彭將軍的作戰方案,孫耀此人,謹小慎微,見我主力逼近,早已深溝高壘,拒而不出,如若去攻,必將陷入苦戰。”

“我也不同意。”上官文若道:“對方有十萬大軍,且據守壁壘,占據絕對地利優勢,我軍若攻,就是一場血戰,先不說多少天能攻下來,即便攻下來了,此戰意義何在?”

“以血戰,將士折損嚴重為代價,換取這麼一道無關緊要的防線,在下實在認為不妥。”

“恩,有道理。”蕭遠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

“其實我軍現在,不是攻不攻破眼前這道防線的問題,而是接下來,即將麵對涼軍主力,是否決戰的問題。”

“這個才是要討論的關鍵。”

他將話題轉到了這裏,眾人聞言,不由對視了一眼。

隨後,上官文若道:“臣以為,不應求決戰。”

“臣附議。”田授跟著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