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謀士田授(1 / 2)

宣軍撤,蕭遠也開始將手中現有的十萬兵力,分別留守在了宜陽、濮陽、和部分城池要地。

這十萬兵力的作用很大。

在保證了攻涼後方,各處要道安全的同時,亦可作為隨時調向前線的援軍。

這個部署,並沒有任何問題。

至此,秦國攻涼之前線軍隊,加之趙牧一部,總計兵力三十萬。

後麵要不要增兵,那就得看戰事打到什麼程度了。

與此同時,赤城。

兵貴神速,在迅速搶占此地之後,趙牧可沒有一直等著,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再度橫掃了周邊數座縣城。

隻是在繼續挺進的時候,被反應過來的涼國,以五萬多兵力,攔截在了金嶺一帶。

此時,秦軍主力早已會師,上官文若正和趙牧一起,蕭遠沒到之前,兩人也曾展開過一定的商議。

上官文若這個人,以謀略見長。

作為開國功勳,他的功勞毋庸置疑,曾一力推行過秦地的軍政改革,戰爭期間,在蕭遠幾近心灰意冷的情況下,曾力勸蕭遠克服眼前困難,必須進軍!數次糾正過蕭遠的錯誤決斷,亦曾多次獻策,致使秦軍最終得勝。

綜合戰略高於戰術為基礎,上官文若是秦國軍事集團當之無愧的首席謀士,隻要隨蕭遠出征,他都多任參軍議事,或軍師祭酒。

當然,蕭遠麾下謀士可不止這一位。

例如陳昱、呂範、賈方、田授等等,共有七八位。

這些人,大半為平定川蜀之後,前來投奔的蜀中才俊,在當地久負盛名,當時的蕭遠,可都對他們禮賢下士,親自接待。

其中之人,或為戰術謀劃出眾,或為精於算計,或為善出奇策,或為臨變能力極強。

這次出征,其中就有田授。

田授這個人,二十七八歲,偏瘦,下巴上的胡須修飾極好,相貌平常,可他的眼睛,卻總透露著一抹精明,其人善於洞察人心,靈活多變,能準確的分析出,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

此次議兵,帳中將領很多。

上官文若率先說道:“大王的戰略計劃,是以赤城為跳板,持續向涼國進攻,現在此地,乃至周邊城池,已被我軍占領,以我之見,對金嶺敵軍的打擊,最好還是不要全麵進攻,當製定上好戰術。”

聽到這話,有秦將說道:“我軍兵力三十萬,大軍壓進,金嶺涼軍,不過五萬眾,必不能敵,何須製定戰術,以末將之見,不如強攻。”

“勇夫好鬥,實乃下策,強攻之計,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能妥善平定金嶺,豈非更好?”上官文若道。

他話一說完,田授就站了出來:“在下讚同上官大人的意見,金嶺距此,還有一百多裏,我軍主力若全麵壓進,不日,涼國援軍必到,屆時,就會造成敵軍據城殊死反抗的局麵。”

“與其如此,不如先派一小支軍隊,試探金嶺虛實,對方見我兵力不多,也不會那麼緊張,或許,能從中找到什麼破綻。”

趙牧聞言,考慮了起來。

上官文若則是心中一動,看向田授道:“你可是已經想到應對之策。”

“現在還不好說啊。”田授微微搖了搖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