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朝亂下旨 滿城風雨(1 / 2)

本是雙喜駕臨,太子登機,皇後受璽,應張燈結彩,載歌載舞,建康城卻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秦淮河水波不興,皇城裏更如黑雲壓頂,小小過失卻也動了大刑,三個宮女被淩遲,五個被烹,十七人被送入官窯,更有三十七人被處為奴,而那太監,輕則活活打死,重則麵壁,活活餓死,一時間人心惶惶。

連日來後主召集朝中重臣,密集商議,以求萬全之策。尚書韓熙載大人建言宮中纖纖美女如雲,江南大家閨秀摩肩接踵,找個與榮陽公主相似之人,送至王爺府上,學了公主的一顰一笑,想必也能偷梁換柱,瞞天過海。

司徒周宗大人認為此舉乃下下策,天朝老兒雖未見過榮陽公主,可這建康城裏,朝廷內外,內奸、密探,耳目眾多,一旦敗露,豈止滿門抄折,恐怕我朝社稷不保啊。

侍郎劉大人進言派可靠之人攜重金於汴梁城拜會當朝宰相張寶昌張大人,請其於皇上麵前多多美言,能否收回承命。

仆射張培大人則以為不可。那張寶昌,乃是天朝重臣,更是權臣,這等荒唐旨意,極有可能就出自此人的計謀。這五個藩屬之國,如有不從者,即可以犯上作亂之名剿滅之,敷衍塞責甚至以假亂真者,即可以欺君犯上之罪誅之,借此平藩削國,這是其一;還可借此,加深各藩屬與天朝之矛盾,詆毀當今皇上之仁德,收買人心,以達其不軌圖謀。

貿然求見,豈不是中了他的計,落得人才兩空。

都指揮史林仁肇大人以為,不如密派使臣,聯合其他藩屬,揭竿而起,奔襲上都,廢了昏君,複我大唐盛世。

八王爺隻笑林將軍有勇少謀,癡言狂語,其為藩屬,還不是國弱兵孱,自保不易,更何況,各懷心思,聯合抗衡,實為笑談。

聽來聽去,還是老調重談,各執一詞,皆為肱骨之臣,現在卻是麵麵相覷,唯唯諾諾,聽得後主心煩意亂,想到自己的皇後就要拱手納貢於天朝,等他人臨幸,更是怒不可遏,要動了殺念,幹脆拂袖而去。

回到書房,後主徑直抽出寶劍,於亭院中上下翻飛,一會兒直插雲宵,一會兒蛟龍入海,一招飛龍在天,一招銀蛇出洞,一招劍在手雲剝霧,一招腳落處天地鳴,一時間漫天飛花,葉落成河,刀光劍影成了電閃雷鳴。

這一溜兒的太監,宮女,早已被嚇的魂飛魄散,躲又不敢躲,隻好低著頭,閉著眼睛,聽天由命了。

一位道人站在一旁,手攆長須,神情嚴肅。

此人是淩霄閣淩雲道長,先主篤信道教,將道教奉為國教,這淩霄閣更是成了皇家道冠,剛剛駕鶴西去的淩霄道長自然也就成了皇城裏的座上賓,輔佐兩代主子。

後主即位,淩雲道長也就成了後主的國師。

隻是淩雲道長,並不看好後主,隻是盡力罷了。皇城的事,道長也聽說了,隻是回道冠處理師傅的後事,不想,就出了這樣的亂子,貴為後主,這樣沉不住氣,在太監、宮女身上撒野,耍橫。

“啊!……”

後主一劍封候,跟前的太監命是還在,一塊頭皮帶著頭發,挪了地方,在腦袋上耷拉著。道長趕忙吩咐人員將這太監扶下去,收拾。後主這劍上見了血,才極不情願地停了下來,照著跟前一棵樹,又是一陣亂砍,直到隻留下土裏麵的樹根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