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叉入水快,主要叉烏魚、鯉魚等個頭兒較大的魚,燈籠叉的使用多是小魚多的地方,一叉下去,往往會三五條魚在叉上擰動,白白的,長長的,煞是好看。
漁民叉魚多借助漁船。早上,懶洋洋的太陽從葦叢中慢慢爬上來,湖麵一片光明。
有人打了一聲口哨,不一會兒,幾十條船便在湖麵排開,多是女的在後麵撐船,男的站在船頭,右手持叉,左腳踩動木板,啪啪有聲。漁民叫敲星,也叫響梆。試想,幾十條船排在水麵,啪啪聲連成一片此起彼伏如雷聲在湖麵滾動,其陣勢極為壯觀。
此時,魚兒剛從夢中醒來,忽聞響聲,驚慌失措,四處逃竄。魚一動即有氣泡冒出水麵,漁民看見水泡,一叉投去,必有斬獲。有人叉到大魚,立刻會贏得周圍一片喝彩聲。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在詩中道盡叉魚的快樂,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火炬然入晝,長船縛似橋。深窺沙可數,靜扌旁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有的漁民叉魚也會單獨行動,這多是經驗豐富技術純熟的高手。在春、秋季節,天氣晴朗無風氣暖的時候,有些魚會浮上水麵,嘴一張一合,發出微弱的響聲,漁民捕捉到響聲而確定了魚的位置,隨即用叉捕獲。
在魚類中,最好叉的是鯰魚。這老兄是魚類中的低能兒,頭大腦肥,傻乎乎憨態可掬。隻要陣雨一過,鯰魚就會浮出水麵,一搖一擺,呼吸新鮮空氣,悠哉樂哉,勝似閑庭信步。你如果一叉不中,它立即逃入水底。你不要著急,此老兄絕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客。不一會,鯰魚又會忘乎所以地竄上水麵,搖頭擺尾四處遊動,大有能奈我何之態。
最難叉的是烏魚。此魚凶狠多疑,生性狡猾,且反應敏捷。它偶爾一浮頭,便馬上潛入水中,稍有動靜,倏忽之間,它會在你眼皮底下逃得無影無蹤,並且不會在老地方出現。每到春季,正是烏魚產卵時,漁民利用這個機會叉烏魚,名曰搗火頭窩。烏魚有護卵的習性,漁民先在有魚卵的水麵上插一根草棒,一旦發現草棒擺動,知道烏魚到來,一叉投去,十有八、九捕到魚。
漁民叉魚叉哪個部位頗有講究。叉魚不能叉頭部和尾部,要叉其接近頭部的背部,這裏肉質厚,容易入叉。一旦中叉,魚不易逃脫。要在這瞬間穩、準、狠地完成這一係列選擇和動作,絕非一日之功,乃長年累月經驗的積累。所以說呢,魚叉不是你的發明,是勞動人民在勞動中的實踐與發明創造!據說,在西方國家,漁民還用魚叉來捕殺鯨魚呢!還有啊,我還知道動物界有許多捕魚的高手,像貓頭鷹、青蛙、蛇、鱷魚、海豚、熊、大白鯊、大足鼠耳蝠、還有許多的鳥類等等,它們可都是捕魚的高手哦,你可別小瞧它們!怎麼樣?聽完了我的話,你是不是又學到了很多知識啊?你現在不會再說魚叉是你的發明了吧?”
“嗯,還不錯,你還算是有那麼點知識!”慕容青雲肯定的點點頭,又搖搖頭,然後,爽朗一笑,“丫頭,你說的這些動物中,雖然本王不一定都認識,可是你別忘了,你現在還餓著肚子,這個問題可是要靠本王來解決的的?”慕容青雲得意的望著她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