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雪、大漠風、昭君出塞離漢宮,琵琶幽怨何處訴?胡笳聲斷相思情。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一麵彈奏,一麵輕吟淺唱:
秋木淒淒,其葉萎黃。
有鳥處山,集於苞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
既得開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殘。
誌念抑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食,心有回徨。
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且悠長。
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配樂:琵琶古曲《昭君怨》)
當遠古的大雁向南飛去,當漫天的風沙襲卷戈壁。她,一個女子、一點紅衣、一種宿命;昭君怨,一曲琵琶一千年!
看著眼前在電視劇裏看到過的無數熟悉的場景,李婉瑩不禁想起,昭君出塞的曆史傳說: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征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穀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麵,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禦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
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麵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
然而午夜夢回,不免倍感淒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裏,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裏,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隻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裏,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癡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裏,苦難當,淒淒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裏,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裏如此可奈何,自歎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