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裏人(1 / 3)

首先咱們從三個年輕的樵夫說起,下一章筆者想好了,給他們三個起一個名字。

“下雨了,這六月的天氣,說風就是雨,還這麼大,把人淋的真夠徹底。”樵夫甲說。

“是呀,雖然六月的天氣多變,但我總覺得這場雨怪怪的。”樵夫乙回應道。

“看哪,那風卷起的落葉怎麼像一個人影。”樵夫丙一聲驚呼,轉身要逃,卻被巨大的旋風,卷了去,瞬間不見了蹤影。

樵夫甲和乙,張大嘴巴,眼珠即將蹦出眼眶,幾乎時間停止了一會,二人隨之驚慌失措的撒腿就跑,也顧不得烏雲密布下的****,一人手裏拿著挑柴的棍棒,一人拿著砍柴的刀,握得全身力氣使上,準備要做最後一搏;但本能的恐懼,失魂落魄,也讓二人連滾帶爬的滾落山溝裏,跌的全身酸痛,一時差點昏厥,不得動彈。

說來奇怪,自那落葉巨人帶來的旋風,卷走了樵夫丙,天空頓時雲淡風輕,陽光滿麵。給人震驚後,風浪過去,風平浪靜的錯覺。盡管二人心魂未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也長舒一口氣,危險暫時遠離。

“你說,那樵夫丙飛去哪裏了?怎麼會飛,剛才是做夢嗎?”樵夫甲說。

“莫非你是被嚇傻了吧,膽小鬼,他怎麼會飛?以前你見他飛過?八成被山妖抓了去了。”樵夫乙不知道擦著額頭上的雨水,還是汗水,然後拎了滿衣袖的水。

“山妖,這肯定是個夢,噩夢,我從來還沒聽過也沒見過這座大山裏麵有山妖。”

“去你的夢。我也希望是夢,可是夢裏會摔得這麼痛嗎?”樵夫乙,一把推了目光呆滯的樵夫甲,眼看樵夫甲撞到大石頭上,一聲殺豬一樣的叫,“啊呀,不是夢,會痛,的確很痛。我的天啊,樵夫丙他...”。

“噓,你給我閉嘴,這麼大聲,想把山妖再次引來麼?別說話,吻我。”樵夫乙,用手捂住樵夫甲的嘴,見樵夫甲點頭才鬆開。

“好了,我不說話了,現在我們趕緊逃回家去吧。”樵夫甲輕聲說,躡手躡腳要走的時候,卻被樵夫乙一把拉住。

“逃,我們光明正大的,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在我們的地盤,用得上逃這個字嗎?”樵夫乙不屑。

“大哥,那我們總得先離開這裏吧。活命重要,回頭再想辦法。”樵夫甲哭喪著臉,像央求。

“好了,好了,我也知道要走。但辛辛苦苦砍的柴火不要了?現在天氣晴朗,據說山妖隻會在狂風大作中成型出現,我們得把柴火從山洞弄出來帶回去,換錢,不然你又想餓肚子了?”而執迷愛好聽書的樵夫乙也隻是從說書的那裏聽來的,實際上全屬於編造。

樵夫甲搖搖頭,他不敢去。嘟囔道:“要去你去,你知道我膽子小,柴可以再砍,但命丟了可什麼都沒有了。”

“瞧你膽小的這點出息,是你自己不要柴了的,可別怪我不夠厚道,既然你的柴不要了,那麼我去弄出來就算我的了,還有樵夫丙那份也是,反正他估計也回來不了要了。”樵夫丙心裏倒一陣喜,心想富貴險中求,這天雖然經曆了風險,卻也賺了一筆,還收個早工,還想起一句名言“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給你了,給你了,但我們現在還是走吧。這裏可怕極了。”樵夫甲快受不了心髒的跳動了。

“你在這裏等著,先別走,我冒險去去就來,待會幫我扛些柴回家,我分你一點。”

“那你快點,也小心點,我的胃裏受驚,就要嘔吐了”

“瞧你,這德行。那你就吐唄,早上你也就喝了一碗粥,我還看你能嘔吐出些啥玩意。不需跑,得等我回來。”樵夫乙,總是以這樣的口氣,並喜歡對樵夫甲說一個口頭禪`瞧你,這德行`。但在他的心裏也有些害怕,於是深呼吸,給自己壯了壯膽,就昂首挺胸的往山洞方向走去。

樵夫甲目不轉睛的盯著樵夫乙進了山洞,全身為樵夫乙的勇敢發抖。

就在樵夫乙得逞,麻利的整理挑起柴火,收獲戰利品,滿滿的喜悅心情返回的一刻。這回他看清楚了,眼前看到一隻巨大的落葉隨風聚合一般的巨大猩猩,不是一個巨人。於是,眼前一黑,在晴朗的陽光下,消失了蹤影。

樵夫甲聽到從山洞傳來的“狼嚎聲”,還看到一陣颶風,從山林裏呼嘯而過。差點暈厥,但他知道,最重要的還是保命要緊。於是偷偷的,不做聲的,狼狽的逃回半山腰的村莊去。

當到了村莊地段,樵夫甲見到村民,斷斷續續,結結巴巴,上氣不接下氣,也慌張的說了兩個字:“山...妖...”就真的暈厥了下去。

村民們,把樵夫甲,抬到大鬆樹下的一塊平坦的大石頭上,以為樵夫甲中了暑,於是以中暑的方式進行搶救,一下子幫忙和圍觀的人聚集了一堆,沒經驗的小孩看熱鬧,有經驗的白發老人做指導,體力足的人年輕及中年人忙的滿頭大汗。

在這塊大石頭的側麵露出“長壽村”三個朱砂行草雕刻大字,說來諷刺,這個村地處偏遠的大山深處的半腰位置,由於田野少,生產效率低,整體貧困,通常口糧不足,靠到大山裏打獵,砍柴,到山腳的集鎮換點吃的。因此,村裏的人丁並不興旺,人們為了維持勞動力的充足,又不斷的生育,而生活上麵糧食緊缺,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極度艱難,一旦害病,還好有大山的草藥維持治療,但村裏的人丁卻終究像中了魔咒,遲遲興旺不起來。

雖然這是一個地方上出了名的貧窮村,但窮也有個好處,因為大家一起窮,一個地主的家族都容不下生根發芽的土壤,所以大家窮的快活,山高皇帝遠,日子過得散漫艱苦,生活也有陶淵明桃花源的悠閑自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長豆苗稀”;以我們現在的話說:“物質上匱乏,幸福指數很高”。當然,對於向往都市生活的人來說,這樣劣質的慢生活,俗透了,從裏往外散發出酸朽的俗氣,叫人難受得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