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河水較淺,河岸兩邊的雜草又因常年沒人修整的原因而雜草叢生,所以荊軻這個不會水性的人也成功躲避了禁軍的搜捕,來到了朝歌城外。
“衛元君這廝,本以為他是個與我誌同道合的好漢,其哥哥衛懷君被魏王殺害後常年隱忍,像越王勾踐那般臥薪嚐膽,誰知竟然把我當野夫一般玩弄,我荊軻豈容如此侮辱,子曰:“剛、毅、木、訥近仁,看來我還沒有做到慎言,與他人交流,不應當過早的暴露自身的目的,需謹慎言語,深思熟慮後方能開口。
“母親,孩兒不孝,無法恢複衛國往日的輝煌,不過我定當輔助一位好君王,統一中原,掃平蠻夷,使百姓們達到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的大同社會。”
……
荊軻出城以後,已是傍晚,饑腸轆轆,如今還是初春,冬意還未消退,全身濕衣接膚,雖說荊軻從小練武,身體健壯,可也禁不起這樣的折磨。父親給的一把鐵劍由於不能帶入皇宮,所以滯留在那沒法取回。
如今戰亂,誰都想有一把兵器防身,所以兵器的價錢也就大大提高,荊軻在朝歌城內看到許多叫賣兵器的人,可惜荊軻已經沒有兵器可以賣了。
不過荊軻母親在以前家族被滅逃亡的時候還帶出了幾兩黃金和一些圜錢,雖然有時候購置一些物品時用掉一部分,可還留有一些。所以荊軻身上還有錢財可以撐一陣子。
荊軻尋了許久,方才尋得一家客棧。在客棧中,荊軻思考著接下來的路如何走。
“據父親所說,如今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七國成七雄爭霸的局勢。其中當屬秦國最為強盛,擁有百萬大軍,士兵訓練有素,位置良好,楚國和趙國實力相差不大,楚國地勢廣茂,兵力大約達到五十萬左右,趙國雖說兵力隻有二十多萬,不過有廉頗大將,士兵個個勇敢無畏,與秦國士兵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不知廉頗大將是否還活著(此時大概在公元前240年,廉頗在公元前243年去世,84歲去世),然後是齊國,近二十萬大軍,最後三個分別是燕國,魏國和韓國。其中魏國和韓國疆域最為狹小,地理位置又極度不佳,所以按理來說不該投靠這兩個國家,況且我又怎會投靠魏國!?不過還要更具各國的國情來決定。”
……
荊軻在客棧待了幾天後,看到一位賣劍的老人。劍長約兩尺半,三指之寬,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黑色漆木材質劍鞘,劍格正麵和反麵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鬆石鑲嵌成美紋飾,劍柄以絲繩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劍上用鳥篆刻有八字銘文,不過荊軻隻認出一個“越”字(衛國使用金文,也可稱大篆,春秋戰國時期大篆比較流通,所以秦朝以前一般文學作品都是用大篆,此時由於沒有造紙術,所以文學作品一般都在竹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