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巜撼天訣》(1 / 2)

秋去冬來,落葉繽紛。人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看來這嵩山更令人難以攀登。

嵩山,嵩山腳下,一個英俊的少年,拖著沉重的腳步向上山的山道走來;在半山亭邊停了下來,氣喘呼呼地向山上四方看了看。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象似對他有無比的憐憫。

那所少林寺,聳峙挺立著。在冬初的黃昏,竟冷得連一個香客都沒有了。

他靜靜地站在少林寺大門口,門外空無一人。隻是大廟大殿裏卻不分白夜點著明晃晃的幾支大燭,香煙繚繞之中,正有三、五善男信女扒伏在地,在膜拜禱告著。

江秋向身後四周參天古鬆看了一眼,輕輕地邁進大廟大殿。就在他剛進門時,一位小僧單掌合什道:“小施主,到敝寺是敬香禮佛麼?“

江秋雙手合什道:“弟子是來拜師學藝的,還望僧兄引見!“

掌刑堂悟淨飄身而來聞言道:“小施主,本寺己二十年不收俗家弟子了,還請小施主回去吧!“

江秋聞言哭著說:“大師,請您凜報方丈,弟子千裏迢迢趕來少林就是為了拜師學藝,還望大師成全弟子!“

隻見悟淨吩咐旁邊的小僧。不一會兒,從大殿裏走出來一個七旬多的老僧。白須隨風而動,臉上刻盡了歲月的滄桑,喧了一聲佛號道:“小施主,既然如此,就到後院打雜去吧!“

江秋向方丈躹了一躬道:“弟子多謝方丈大師!“

老方丈看了看江秋,麵帶微笑緩緩地步入大殿後禪。

一位小僧領著江秋向後院廚房走去。兩人來到廚房,小僧便吩咐打雜的細樣。從此以後,江秋便在嵩山的山道來來回回從山腳下到山頂上大廟內挑滿三十桶水,二十捆柴以便來打磨自己。

初次擔水,江秋興高采烈地擔著空桶到山腳下打了滿滿兩桶水,飛快向嵩山少林寺走去。沒過多久,累得滿身是汗。想歇息,滿滿兩桶水卻不知該放哪裏。(少林寺的水桶有鬥大粗細,上圓下尖。這是少林寺防止挑水人在路上歇息而特製的。)江秋靈機一動,在山路旁邊一棵古鬆下挖了兩個洞,足己放下兩隻水桶。雖然如此,沒過幾天,江秋的肩膀被扁擔磨得皮腫肉紅,苦不堪言。

“江秋,開齋了。″一位小僧拉著江秋往飯齋走去。(此時江秋是少林俗家弟子,故直呼其名。)

“眾位師兄,師弟來遲一步,望諸位師兄見諒!″說完江秋在長木凳上坐了下來,揣起麵前的飯盆就狼吞虎咽吃了起來。

眾僧看他如此吃法,個個大笑開懷。江秋抬起滿臉是飯的臉道:“眾位師兄,師弟怎麼了,你們怎麼不吃啊!“

眾僧聞言越發笑得直流眼淚,江秋一摸滿嘴是飯的臉,自己也大笑開懷。

江秋抹了抺嘴巴,挺著肚子回到他的房間。關上了門窗,坐在床上,托著臉蛋,算來自己進少林己經三年多了,不經意間望向了夜空,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