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祖輩蒙陰,我二十歲便可以在京都開一家自己的古玩店,經營一些民間藏品,或者老手的贗貨,平日裏形形色色的人不少,坑蒙拐騙者更是多如牛毛,所以在古玩道上素有這麼一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都說隔行如隔山,但到古玩這門裏,隔的估計是整個太平洋了。
我們道上常說:“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古玩一門,老人一是喜歡講究一個緣字,撿漏是緣,收到好貨更是緣,這緣之一字,尤其用在那稀世的珍寶上,更是妙不可言。二是眼(看),若是沒有一雙好的招子,那就算天神下凡,估計也得忽略過去,所以作為大宅門出來的孩子,我從小就熟讀古書,精通古文異錄,早就練得了一雙火眼金睛,小小年紀便名聲在外,人送稱號林三爺(在家裏排老三,還是獨子)。
但雖說這號叫得心裏舒坦,不過也隻有自己心裏知道,自個是生得一雙好招子,不過真見過的好寶貝,除了家裏壓箱底的那幾件,其他的是土都沒摸著點兒。畢竟這年代玩古的人不少,東西就那幾件,那還有我們這些後起之秀的事。早些年我也走過祖輩的老路,跟著一隊土耗子下坑裏去摸了摸寶,不過被家裏的老爺知道後,挨了一頓皮開肉綻的皮鞭子,痛得我當即斷了再下坑的念頭。隻得苦苦守著自個的老堂子,每天看著那些銅鏽鐵綠唉聲歎氣,廢了一雙寶眼。
不過這天運時轉、命運不斷,這日正在堂子裏喝茶,突然就聽到有人叩著老木門框,夾雜著有氣無力往裏挪動腳步的聲音,我聞聲抬頭瞅了瞅他,隻見來人穿著一件挨個破洞衣裳,踩著雙漏洞半殘草鞋,那花白帶土的頭,一看就不是有錢的主,所以我擺了擺手,丟了一張五角票過去,吆喝道:“今兒爺沒開張,你老擔待點”。
那人聞言楞了下,瞅著地麵的五角票皺了皺眉,然後彎腰將其撿了起來,用手認真拍了拍上麵的灰土,弱道:“小哥你別誤會,我不是來討堂子的”。
“哦?”我微疑,急忙停下手裏的動作問他:“那你老幹嘛來嘍?”。
“找你掌個眼”
老人強笑了一下,又邁動那弱如蘆毛的腿,朝林笑靠了過來,我深怕他這一腳軟賴自己堂子裏,所以慌忙去扶住他,然後伸腳勾了自己的太師椅子給他坐著。
癱進太師椅裏,老人仿佛落進了棉花堆中一樣,整個人先長舒了一口氣,臉色跟著一陣劈裏啪啦的骨頭聲好了幾分。
等他緩過勁頭,我才問他:“你老這幅骨骼還出來溜達,是有啥天大的寶貝?”。
老人聞言目光撇了撇四周,輕問:“小哥,你這安全不?”。
“安全?”我心頭門清,知道一般提這話茬子的,都是來路不明的主,所以當場臉就拉下來來了,不客氣的給他說道:“大爺,你老可能來錯地方了,我這兒不收泥貨,要不你去隔壁瞅瞅?”。說著就要拉他,老人見狀右手一把覆住我的手,笑道:“小哥別心急啊,我這東西幹淨得狠”。
被他的右手覆住,我頓時一哆嗦,急忙把手抽了出來,老人的手寒得就像臘月天的冰,愣是一點溫度都沒,直摸得我心頭發毛。
小時候爺爺和老爹就說過,手寒的道上人,多半是走泥土生意的,由於常年在刀尖上舔血,手裏亡魂多了,所以手寒如冰,還自帶煞氣。起初我還認為他們說鬼話哄小孩,現在看麵前這主,心裏頭頓時就慌了。
隻得強作鎮定的道:“不收不收,幹淨的我也不收,你快些走吧”。
老人被我連番送客,倒是也沒生氣,而是在衣兜裏摸了摸,掏出一件用黃布包裹住的東西來,放在腿上道:“小哥莫心急,你先瞅瞅東西,說不定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