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讀書了(1 / 2)

第一章:

天剛亮,大街上就亂了起來,長安城裏的百姓已經見慣了這種場麵了,隻是這次陣仗要比以前大的多,從府縣衙役到禁軍金吾全部出動,不光封鎖了城門,甚至每個街口都有人值守,一部分人則在挨家挨戶的搜捕什麼人,仿佛發生了天大的事情。

聽到外麵雜亂聲響的小崔誠歎了口氣:“哎!又是兵荒馬亂的一天。”已經習以為常的小崔誠在書房開始了新一天聖賢文章的學習,同時還吩咐下人關了剛剛打開的大門。為了科舉考試崔誠已經準備了八年,雖然他才十二歲,從剛剛懂事他就準備著科舉考試,或者說他還不懂事的時候父親就已經開始了對他的教育,為的是崔誠能博一個功名,振興家族。父親崔明不求他重現清河崔氏的榮光,但求他讓這個小家能榮耀一把,不再受同族的白眼。

清河崔氏已經開始衰敗沒落了,如果早生一二百年崔誠就不必為了入朝為官而準備科舉考試,那時僅憑他這個姓氏就足以讓別人羨慕不已了,何況他還是清河崔氏。哪怕是再早生幾十年也好,那時候是太平年月,清河崔氏那也是高門望族裏的翹楚。但現如今一切都已變了,雖然朝廷的打壓並沒有打垮他們這些世族大家,但是一場戰亂卻使他們徹底的沒落了,曾經顯赫幾個王朝,在官場叱吒風雲幾百年的清河崔氏不複往日的榮光,雖然偶爾還有人能進士及第,但整個崔氏的沒落已與大唐王朝一樣不可避免了。

崔誠的父親崔明因為戰亂不得不帶著一家老小離開家族繁衍生息了幾百年的故土,從清河郡武城縣遷居到京城長安,依附於一些在京城還勉強能夠有些影響力的族人。但也僅僅是無奈的偏居城郊,置辦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院落,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崔明在衙門口裏當個閑差,看著有沒好的機會謀個好的出路,家裏的一切用度全是靠以前家族的積蓄,好在積蓄夠多,維持這一大家子生活個十年八年的還不成問題。隻是每當懷念起已被戰亂毀掉的祖業,也隻能歎口氣繼續當差。現如今崔明隻能寄希望於兒子們能夠考個功名,稍微讓這個家起色一些,奈何大兒子崔新、二兒子崔澤、三兒子崔嶺這些年屢試不中,小兒子崔誠倒是天生聰穎,天資要比三個哥哥高的多,隻是今年才十二歲,年齡尚小還未參加過科舉,崔明幾乎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小兒子身上了。但是,崔明發現近來自己的四公子好像心事重重的,不過十二歲的年紀卻好像大人一樣開始憂慮一些事情了。

崔誠,已經十二歲了,從小就飽讀詩書的他近來開始思考一些事情。雖然三位哥哥這些年屢試不中,但是崔誠卻一點不擔心自己的科舉考試,他相信以自己的天資加上從小的學習,再過幾年成年以後參加科舉肯定能進士及第,憑借自己清河崔氏的出身仕途也必然不會太差。但現在他開始猶豫了,有了別的想法,從父親與友人的對話中他體會出了文人們麵對拿著刀的節度使已經沒有還手之力了,隻能小心翼翼的維護大唐皇帝的權威。一種讀書無用的感覺在崔誠的心中慢慢開始開始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