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個充滿希望的文明(1 / 1)

在24世紀60年代科學家有一項重大的發現,就是地球的內核因一種不明的原因在膨脹,雖然速度不是很快,但確實是石錘了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並且預計地球能夠維持的使用壽命將不超過一個世紀。

為了不使這個消息引起恐慌,本來是應該隻由世界各國領導層了解的,但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泄露了出去。可想而知,全球各地引發了暴亂,有些地區甚至連政府都垮台了。各國的領導層緊急召開全球會議,並且召集了各國的頂級科學家來一起準備應對這次危機,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有一個叫赫博-喬爾斯的科學家站了出來,他提出來一個大膽的計劃:造星計劃。並闡述了這個計劃的所有內容與步驟,並擔保如果將全球的科技技術與勞動力結合起來的話,隻需不到半個世紀就可以實現。(造星計劃:將其他天體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星球。首次試驗目標:火星。)

雖然當時他的話還沒有足夠的分量打動各國領導層簽署同意啟動計劃的協議,但是沒有哪個國家能承受起多一天的暴動,也許今天不同意明天政府都將會不存在,所以同意簽署計劃實施的國家很快就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隨後,人類迎來了第一次全球直播,赫博通過生動的演講號召全球人民啟動這個任務。他告訴全球人民:上帝告訴了我們災難即將來臨,並且留給我們時間,就不是讓我們坐以待斃的。我對我們的文明充滿著希望,我認為這個充滿希望的文明不應該在宇宙中被抹去。

公元2466年3月17日啟動造星計劃,當日全球各國降下各自國旗升起聯合國國旗,全球統一政府,響應全球性一級號召,征集所有勞動力與科學技術,出台《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政策》。

經過一個月零七天的征召,計劃總共征集全球百分之九十的人民與百分之百的技術專利,已經達到了預期的征召水平,再經過三十六年零四個月二十四天研發的造星設備,是人類有史以來製造過最大的載人航天設備,每個有十個足球場那麼大,一共五十個,分別在全球各個工業水平頂尖的國家製造。

於公元2502年正式啟動所有造星設備,代號造星者1—50。

造星者們經過兩年航行到了火星上空,並且用65天製造了火星上一切供人類身體需求的完整的自然環境,隨後的幾年便是地球到火星的不斷移民。。

於公元2506年初最後一批人類撤離地球,人類文明宣布到達二級文明(二級文明:指具備星際航行與星球移民能力的文明)。兩年後造星計劃總工程師赫博-喬爾斯宣布死亡,他最後的遺言是:毀滅的同時帶來的就是重生,充滿希望的生命是不會被其他東西隨意抹殺的,人類文明將在宇宙中永遠的延續下去,因為這個文明充滿了希望。

這句話被收錄在了《新人類史》開篇的第一句話。人類應該記住他所說的,也應該記住他所做的,更應該記住他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