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戰爭財 寫總結(1 / 1)

這場敵人策劃已久的偷襲戰,在我小心謹慎的安排下,出人意料的被我打成了簡單的反圍剿戰,在開始的火攻下敵軍未見任何有作為的撤退並轟然炸營了。

隨處可聞的陣陣燒肉味,刺激了火海裏的敵軍,所有人四下亂竄,一部分人倒在了早已靜候多時的中軍的弓箭之下,一部分利用村中水井沾濕衣服往村後來路奪慌而逃,一部分在緊張的火海逼迫下互相推攮倒地後被混亂的人群踐踏而死。

最後一部分還未來得及進村的部隊則幸免於難,這也是我讓中軍繞道村後防備的主要對象,於是在這隊部隊撤離時,騎兵轟然應聲而上,整齊的馬蹄聲發出震耳欲聾的催命聲響,壓垮了這支部隊的最後一點精氣神。

剩下這一多半的軍隊也做鳥獸散,慌不擇路的四下逃竄,5個百長按照預案果斷分兵驅趕,防止這些人竄進密林逃之夭夭,當然不乏零星的漏網之魚但也不傷大雅。

等到早上6點多鍾,這場反圍剿戰基本結束,前軍的5個百長陸陸續續的押解一批批俘虜回營,而中軍早在1小時前已經結束了這場火海屠殺,剩餘大約100來人的俘虜,披著黝黑的身甲蹲靠在一旁,而前軍陸續押解回來的則要多的多,大約800多人。

清點了一下屍首和俘虜發現,仍然有大約300餘人不見蹤跡,應當是已經逃出升天了,不過我也未曾計較,畢竟很難有一場戰役是能完全消費幹淨敵人的,何況新軍第一次對陣,雖然說贏的很輕鬆,但是這次各隊之間軍令的有效貫徹落實才是此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接下來是針對這隻俘虜的戰後處置,我並沒有想過要去深挖這背後的陰謀,因為對象我已了然於胸,深不深究的對我來說意義不大,如何利用這些俘虜來擴建我的太子親衛營才是實質重點。

於是簡單的幾句詢問,探明這支軍隊的歸屬地即可,下麵就是遣人去談判,用錢來贖人,要知道太子親衛營雖然隻有1000人,但是卻是實在的吞金巨獸,足額的響銀和獎勵機製,加上最高配的戰馬武器裝備和戰後的撫恤及傷殘退休兵丁的贍養處理,處處都是窟窿。

如果隻是靠著皇帝老子撥發的軍費,後期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這次出來剿匪也是順帶著打秋風,多撈一些戰爭財的。

而這支已經查明的府軍所屬赫然是二皇子劉越的親舅舅,濰城侯李亮,也就是皇貴妃李華芳的弟弟。

雖然地方軍備積弊已久,欠響吃空額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一支3000軍隊的地方府軍陡然失蹤,那所引發的後續反應可謂是軒然大波啊,所以我料定李亮必然願意接受談判,也就是我所希望的拿錢贖人。

叫過俘虜營的一名千總帶著我讓書記官寫好的勒索信,不對,應該叫洽談書,給了對方一匹快馬讓其回濰城遞交給李亮帶錢來贖人,當然走之前也留下了這名千總的認罪書,並簽字畫押。

隨後就令部隊原地紮營修整,傳令各百長1小時後召開戰後總結會議。

此戰總體來說還算不錯,但是不足的地方也不少,各百長的臨陣調度還不算周密,因此布下的口子出了疏漏所以仍然有300多人逃離,加上首次上陣不少新兵臨陣慌亂,鬧出不少笑話還好沒有臨陣退縮的,當然這也得力於此次短兵相接的範圍小的原因。。

不過前軍有十幾個在追擊敵軍途中不慎落馬摔傷的,這笑話有點大,所以說這支新軍雖然精神麵貌首屈一指,臨陣軍令的執行也算切實到位,但是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更多的大陣仗,經曆真正的生死搏殺才可浴血重生。

此戰總的概述說完之後,我命令十個百長回去再行思索召開各自百隊的總結會議,並由十個書記官彙總戰報和軍功,之後呈報於我,就這樣緊張的一天悄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