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1 / 2)

白先勇說了個名字,她覺得有點耳熟,轉頭一想,頓時眼睛也瞪大了。抓著胳膊嚷起來:“想起來了。我想起來。是不是開風油精廠的那位。”她想起來國人家庭裏常用的那種綠色小瓶清涼油。簡直是居家旅行的必需品。在萬金油漸漸退出華國市場的時候,一九六六年的風油精異軍突起,一下子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家喻戶曉的風油精!

是以,一提起這個人名,四妮兒就覺得耳熟。

她心裏一下撲通撲通的緊張起來了,心想,這位也是著名的企業家。因為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隻出現在報紙和網絡上。她從不覺得自己一個普通人還能見到這樣厲害的人。太有距離感了,反而覺得一切都不真實起來了。

風油精以前一兩塊錢,居家旅行必備產品。少了總覺得缺了些什麼。上一個這麼讓她印象深刻的企業家就是“老幹媽”。基本上看到那個頭像她都要流口水。

她想到現在還是七十年代,陶峰的廠子還沒有開很大。所以並沒有後世那麼大的名氣。她這才稍稍平靜了些。

白先勇看到她這副激動樣子,又覺得好笑,嘴巴叼著煙抖了半天,欣賞完一米八的大老爺們激動的手舞足蹈。他扶著門半天沒動。得了,什麼也不用說,直接帶過去就是了。

挑了個時間,兩人就打點好了東西。坐上了鎮上剛開通的寶塔客運站大客車。

等去了石市後四妮兒才知道,原來這不是私人的聚會,而是在石市上的一個商品展會,但是規模不大,知道展會的渠道也不是普通人。一個不到四百平方米的廠房展子。裏麵鋪陳的都是寒酸的木桌鋪燈芯絨桌布。又窮又寒酸。

來來往往少說也有百來人,從穿著氣勢來看,都不像是普通的角色。他們一邊逛,有的直接就在展櫃前麵談起生意來了。白勇先就和四妮兒介紹說:“這些有的是工廠企業采購員,有的直接是企業負責人員。你看,這邊展覽的商品隻要是品質不差,都有機會入眼。接到大筆的單子。”

都是國企,而且還是大企業。聽白先勇說過。不同工廠之間競爭比較小。畢竟這個年代生產力及其底下,工人積極性不高。商品供不應求!

而這就造成了經濟也一直發展不起來。接著是民眾購買力限製。如此惡性循環。

上山下鄉的前提就是城市失業率高。大批應屆生而崗位不足。城市糧食需求高。

“采購員?”

四妮兒知道的采購員都是像寶塔鎮的麻紡廠五金廠的。或者是去農村采購的供銷社人員。

白勇先不屑:“那都是小打小鬧,沒有什麼大生意。”國企大工廠,動輒好幾千人。

四妮兒又問,大批的買賣有沒有招標。白先勇說沒有。

展覽多是生活用品,種類倒是很多。四妮兒在供銷社從沒見過這麼多種類的齊全的用品,不夠大多都是包裝樸素甚至是簡陋。少數賣香皂是展覽最火熱的地方,圍滿了人。穿著講究的人蜂擁擠在一起。

香皂的名字挺大眾的,就叫“站白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