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家一向是低調,生怕槍打出頭鳥,可是彩棉也不敢種了,雞也不敢養了。窮的連屋子都蓋不起,加上看到自家房梁掉了銀元,還要小心翼翼的藏好。這種絕望的沉重和壓抑讓她久久的不能挺直腰板。臉上的褶子裏藏著淚,一滴一滴的掉在土裏。很快就消失在深褐色的土地上。
她的大手掌捂住了臉,低沉沙啞的的聲音從嗓子眼裏擠出來。
“賣了!都賣了,沒聽你爺爺咋說的!”
“哎!”
鍾老太擦了擦眼淚,竟然又爽朗的高聲說道:“收拾收拾,咱們去鎮上賣雞仔,多少也有錢掙,奶給你買冰棍吃。”
不虧是神經強大的老太太,情緒很快就收拾起來了。她臉上一點淚痕已經無影無蹤。家裏好歹有隻老母雞!不算太窮。總是能過下去的…..(幾乎農村老太太都有這種想法。)
四妮兒被這種情緒感染了,悶聲悶氣的把地上渣滓收拾好去喂豬去了。
賣小雞的時候是十五,去了一趟鎮上,鎮上牌坊門口還有把守的民兵,一老一少抱著籃子過去,還沒進去就被攔了下來,說是要檢查東西。不過人檢查的很快。除非是賣糧食油米。(國家統購統銷)否則不會怎麼管的。
趕集的多數推著木質的推車,大口的竹筐和背簍。這個季節還有菱角和馬蹄(水果)吃。
附近幾個村落挨著山,所以山貨也很多。像一些中草藥很有市場。還有茶葉。
輪到他們的時候,四妮兒手裏捏的緊緊的。把淺口籃子上麵蓋著的白布掀開。裏麵擠著簇擁的黃色毛茸茸的小雞。那個民兵前一秒還不耐煩的臉上露出了好奇來,指著四妮兒問:“這是你們家雞抱窩敷的?”
這個大嗓門吸引了旁邊趕集的注意力。頓時,一圈人就圍在了四妮兒身邊看稀罕。不是鄉下人沒見過雞,而是來鎮上賣菜賣苧麻的,在家庭小手工業和種植經濟作物都會被批判的年代,“閑了是社會主義,忙了是資本主義”
大家都小心翼翼。誰能這種主意,竟然賣小雞來了?真是膽子大。
四妮兒心驚膽戰的盯著民兵,心想:“不會要沒收吧。”
好在他們雖然沒見過賣雞仔,不過寶塔鎮是個小地方,沒名氣,所以很多東西管的並不嚴厲。那個民兵揮了揮手,直接讓他們通過了。鍾老太嚇得臉上脖子上都是汗。現在天氣很熱。走一會兒就後背火辣辣的。
好奇跟過來的都是趕集的鎮上人,看到這籃子小雞,都圍得嚴嚴實實的。有不少都是年級二十多歲的青年同誌。尤其是女同誌比較多。看了一會兒,才有人上前小心翼翼的問道:“這雞仔怎麼賣?”
四妮兒反應很快,脆生生的說:“同誌,小雞五毛錢一隻。”
“哎喲,五毛錢!”
如果您覺得《六零年代農場主》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