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羽無修(1 / 1)

傳,上古時期,藥神乃是馮紹羽,醫行下,萬民供奉,驅百病而生百草,傳醫術而濟蒼生。而與之相對的,瘟神乃是鍾無修,避福降禍,招病行瘟,散毒蟲而攜百病,遣惡報而敕邪凶。雖然二人互相都不喜歡對方,但是好在各司其職,互不侵擾,不過二人的待遇也是千差萬別藥神馮紹羽受萬民香火,百姓愛戴;但是瘟神鍾無修卻人人避之唯恐而不及,更有頗多趨避祭祀。而二人的性格也差地別,藥神悲憫人,慢條斯理;瘟神嫉惡如仇,雷厲風行。

有一,鍾無修正在行瘟降禍,卻偶然碰到馮紹羽,而心慈的馮紹羽看到人世間瘟疫橫行,原本熙攘的城市很快健康的百姓便寥寥無幾,更有甚者暴屍荒野,便起了惻隱之心便私下裏傳給了當地百姓對抗瘟疫的方法,又賜下靈藥救萬民於水火。但是卻惹怒了鍾無修,原本行瘟降禍便是因果報應中的一環,理昭彰報應不爽,如果下無災,又如何獎善罰惡,警醒世人道輪回。此事本是馮紹羽違令逆,但性格暴躁直爽的鍾無修等不及回交旨,於此地二人便爭吵起來,馮紹羽認為人間現在大多數人心本善,不可生靈塗炭;而鍾無修則認為,現如今大多數人心本惡,懲惡方能揚善。到最後以至於最後大打出手,而二人交手的地方也正是人間,波及百姓,造成人間損失頗大,更是險些釀成大禍。

而此事也被元始尊知曉,便降下責罰,但念及人間無藥、無瘟不可,便沒有重罰,而是各抽取二人一縷元神,以大能化為種子,種在蓬萊之南的先藥池,經八百年長成一個葫蘆,仙人采摘仙女洗,此葫蘆因為八百年的歲月藥神、瘟神的元神已經混在一起,而所蘊含的神通更是神奇莫測,如果正直善良之人拿到葫蘆,就會由藥神馮紹羽的元神掌管,葫蘆裏倒出的便是活人無算的神仙靈藥;反之如果被心存惡念的人拿到葫蘆,就會變成瘟神鍾無修的元神掌管,葫蘆裏倒出的便是神仙難救的赤毒瘟丹。這便是元始尊給二人的一個懲罰和考驗,以萬年為限,此葫蘆流落人間,每救一人馮紹羽的元神便漲一分,每殺一個人鍾無修的元神便漲一分,最後萬年期至,二人的元神歸位,也能看出現在世間人心善惡、孰對孰錯,而輸的一方不光神力受損,更要低頭認錯。

自此,這個葫蘆便流落人間,被一個撐船的船夫偶然獲得,後輾轉千百年,轉手無數,而此葫蘆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更有人因為此葫蘆的特殊神通稱“得此葫蘆,即得下!”之言。

其中最赫赫有名的便是鳳陽劉梓通、倭梁赤懷戒二人,而此二人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鳳陽劉梓通,因其赤發藍臉被人稱為“趕病夜叉”,雖然相貌凶惡,但是活人無數,飛雲國曾流傳過一場瘟疫,全國一半人死於這場瘟疫,最後飛雲國丞相聽聞有一絕世名醫,便親自前去請劉梓通前去醫治,但因其相貌醜陋,即便是光白日行走於鬧事亦能嚇的兒啼哭,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飛雲國皇帝親自接見劉梓通之後也被其怪異的相貌嚇的大病一場夢中亦呼“夜叉休得傷朕。”,本應就地斬首,但飛雲國丞相在朝門以外以死相逼,才保住劉梓通一條性命,後飛雲國瘟疫越發嚴重,連後宮嬪妃也相繼得病,再加之丞相苦苦請命,這才降旨命劉梓通入宮醫治,劉梓通入宮之後果然藥到病除,飛雲國皇帝這才悔不當初,連連請求劉梓通救飛雲國黎民百姓,劉梓通不計前嫌至此飛雲國滅國瘟疫才一掃而空,而劉梓通也自此揚名,而因為飛雲國皇帝一句夢語,劉梓通“趕病夜叉”的名號便流傳開來。劉梓通一生滅國瘟疫便救治過幾十次,自此名聲越來越大。。

而倭梁赤懷戒,自便得異人傳授,精通排兵布陣,殺伐果斷,但為人陰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後投靠倭梁國,一路征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十八銜環”,當時倭梁國一直被周邊大國欺壓,赤懷戒來到倭梁之後,周圍十八國頃刻間便瘟疫橫行,而最後十八國私下裏流傳一個傳聞,隻要口含草環便能抵禦瘟疫,所以最後連十八國的君主,隻能口含著草環前來倭梁,認倭梁為主,才擺脫了瘟疫。而“十八銜環”自此便成為了一個傳,而始作俑者赤懷戒,因為其白麵無須,被稱為赤腳書生,其中赤腳並不是因其光腳行走,乃是指赤懷戒所過之處人們都染病而死,再也無需穿鞋。

而寶物“”流傳至今,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其中藥神、瘟神孰強孰弱,自然也無人知曉,隻知道每當有人拿到它的時候,不論善惡都將會鑄造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