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似假似真 第7章 文成公主!(1 / 3)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衛士們就送來了二百隻雞,使臣們麵對著亂糟糟的雞群,有的連連搖頭,有的不停地擺手,表示一點辦法都沒有。噶爾卻叫衛士取來酒糟,均勻地撒在地上。這時,隻見一對一對的雞在一起啄食。他指出,在頸下慌慌張張啄食的是小雞,另一隻則是母雞。這一百對母子關係分辨得一清二楚。

噶爾又一次得到了勝利,但皇帝還要進行比賽。他指著遠處的一堆木頭說:“明天,你們誰能分出這些木頭的根部和梢頭,誰就算勝利。”

第二天,噶爾趕進宮來,看見使臣們正圍著木頭議論紛紛。原來,這些木頭的頭尾看上去都一樣粗。噶爾一聲不吭,指揮隨從將木頭全扔進湖裏。很快,就見木頭的一頭沉入水中,而另一頭卻浮出水麵。噶爾手指湖麵的木頭說:“下沉的一頭是樹根,上浮的一頭是樹梢。”唐皇雖然心中十分佩服噶爾的才智,但為了慎重還要比試一次。

第二天,唐皇命人牽來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小馬,對各國使臣問:“你們誰能有法子把它們的母子關係找出來?”

各國使臣聽了,麵麵相覷,誰也沒有辦法,惟有噶爾走上前說:“我來。”他把小馬拴在馬廄中,不叫它們見母馬的麵,並且一夜不給草料,不給水喝。第二大一清早,他把小馬放到一群母馬跟前,這時小馬一個個饑渴難熬,於是各找自己的母親去吃奶。這樣,一下子就把它們的母子關係找出來了。

祿東讚噶爾就這樣地一一解決了五個難題,唐太宗十分高興,允許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視,不僅為她準備了很多妝奩,其中包括詩文、經史、農事、醫藥、天文、曆法等書籍,還有穀物、蔬菜、果木種子以及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除此之外,還帶去了各種技術工匠和一支宮廷樂隊。當時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誠佛教信仰者,所以還帶去了一尊佛像。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鬆讚幹布率領侍從和衛隊從拉薩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劄陵湖區域)等待,然後再到河源(今青海興海縣一帶)迎接。鬆讚幹布拜見李道宗,恭謹地奉行子侄之禮,不斷歎服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之間均表現出一種愧沮之色。與公主回到拉薩之後,舉行了盛大婚禮。鬆讚幹布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在公主到達西藏之後,命人仿照唐朝建築模式修造一座宮殿式的建築給她住,真可謂是“金屋藏嬌”。

文成公主這一次嫁給鬆讚幹布可以說是物有所值。

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時候,萬人空巷,到處歌舞升平,一片沸騰的景象。

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也是非常愛護,從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就可以知道了,當時文成公主多麼的受關注。

當然文成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文成公主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使他們在遊牧之餘,還能收獲到大量的糧食。尤其是把種桑養蠶的技術傳給他們後,吐蕃也逐漸有了自製的絲織品,光澤細柔,花色濃豔,極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們喜不勝收,都十分感謝文成公主入吐蕃後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鬆讚幹布,使得這位生長於荒蠻之地的吐蕃國王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與溫情,他對文成公主不但備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采納。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古樸的國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種極有權勢欲的女人,她參預治國,卻從未要求鬆讚幹布給自己一個什麼官職,對於吐蕃國的重大政治決策,她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不強行幹涉,因此鬆讚幹布和大臣們對她非常悅眼,經常向她討教唐宮的政治製度以作為他們行政的參考,而廣大的吐蕃民眾更視她如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