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諸國聯軍騎兵依然堅持向前衝鋒的策略,但是在光輝式重機槍下,這種衝鋒換來的隻能是更多的犧牲。
在大明義軍騎兵第一師做出撤退舉動的前兩日之中,朱靖塵便帶著親衛營和重機槍連來到了瀏河橋,經過反複的觀察,橋前兩側數百米的這兩個土坡是最好的伏擊陣地,朱靖塵也知道六挺光輝式重機槍和五百人的親衛營打擊火力再猛也無法擋住兩萬騎兵的衝鋒,所以他還在前往突破的路上挖了密密麻麻的洞,以便於用這些陷阱阻擋騎兵的衝鋒。
起初朱靖塵還在擔心西洋諸國聯軍的騎兵會發現他們的陣地,因為這兩個陣地的布置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也沒有像樣的遮蔽物,隻要是探馬擴大偵查範圍就一定會發現他們。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西洋騎兵的探馬隻顧著追擊騎兵第一師去打探情況,完全忽略了周遭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是西洋騎兵先入為主的思想認為在途中隻要騎兵師不分兵就不會有埋伏,而且估計他們也沒有想到在陣線上戰事如此吃緊的情況下,會調用六挺光輝式重機槍。
當然僅僅憑借著這些火力是不足以消滅兩萬名騎兵的,哪怕是消滅眼前的西洋諸國聯軍騎兵也有些吃力,但是朱靖塵還布置了後手,就是騎兵第一師。
陳炳文所部的遊騎兵已經將重機槍連與西洋諸國聯軍接火的消息報告給他,騎兵第一師正在火速回援的路途當中,他可不希望朱靖塵受到什麼傷害,否則他難辭其咎。
陳炳文和崔雲哲不是沒有勸過朱靖塵不要以身涉險,但是朱靖塵為了確保重機槍連陣地的布置,堅持要親自負責陣地布置和打擊任務,對於朱靖塵的堅持,這二位也是毫無辦法,隻能聽之任之,他們唯一希望的就是他們胯下的戰馬能夠快一點再快一點,在敵軍騎兵突破陣線之前趕回瀏河橋。
瀏河橋兩側的伏擊陣地上重機槍還在瘋狂的打擊著試圖突破防線的西洋諸國聯軍騎兵,這些騎兵就像是割麥子一樣成片的倒下,後麵的騎兵繼續踩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向前,但是由於死傷太過嚴重道路之上布滿了聯軍騎兵的屍體,給騎兵衝鋒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哪怕是有那麼幾個突破到陣前的騎兵也會被親衛營的戰士擊斃。
瀏河鎮和瀏河橋相距隻有十餘裏的距離,所以當僧格林沁聽到密集的槍聲之時他就命令麾下的蒙八旗騎兵趕往增援,僧格林沁的心中可謂是焦急萬分,對前方戰況毫不知情的他聽著密集的槍聲還以為是有大明義軍的步兵部隊在進行伏擊,如果是這樣恐怕西洋諸國聯軍的騎兵難以保全了。
十幾裏的路就像是沒有盡頭一般,始終趕不到瀏河橋,終於前方出現了橋的身影,遠遠的看著前方的戰場,僧格林沁根本沒有看到大明義軍的身影,隻看見西洋諸國聯軍的騎兵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隻能聽見戰馬的嘶鳴和密集的槍聲。
這讓僧格林沁心中多少有些摸不著頭腦,等接近之後他便發現了橋另一邊的伏擊陣地,此時的僧格林沁猶豫了,到底該不該過橋增援。